副标题:回眸:碳素行业,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助推器”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市就有自己的碳素厂——磊石碳素厂。但在当时,厂的规模并不大,全市也只此1家。它以生产碳素再生棒为主,产品单一,销售面窄,很快宣布破产。 碳素真正在我市兴起,还得上溯到90年代。从那时起,重新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市碳素行业开始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由于碳素制品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国际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引导,行业发展掀起了高潮。 去年的金融危机给行业带来了影响,但影响并不大。特别是一些技术含量高,运用颇多的产品销售看好,价格不降反升。许多碳素厂大年初四就纷纷开工,磊石振湘碳素厂的4位股东更是春节都没有休息,与工人们战斗在生产第一线。这一逆势而上的良好势头愈加让人们看到了碳素的广阔前景。 十几年的摸爬滚打、光辉荏苒,碳素行业正以燎原之势助推着我市经济的发展。至2008年,我市已拥有碳素企业30家,分布在磊石、黄市、桃林、弼时等17个乡镇,产品热销全国二十几个省,出口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地。这些企业年总产值12亿多元,上缴国地两税达5000元,安排劳动就业人员1800余人,发放工资3600万元以上。此行业已一跃成为我市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是部分乡镇税收的主要来源,农民致富的又一重要渠道。汨罗也因此成为了全国第二大碳素集散中心。 并且,能有这么一个行业将工业生产和社会福利事业衔接得如此紧凑实属难得。在碳素企业招收的员工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残疾人和下岗职工;许多企业老板每年都拿出固定资金安置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学生。这为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使人们看到了除去铜臭后彰显的人间大爱。 聚焦:碳素协会,行业资源整合的“催化剂” 随着行业的深入发展,或多或少的暴露出了一些弊端:企业过于分散,规模经营难以实现,集群效应难以达成,而且,因为疏于统一规范化管理,市场上压价竞销现象明显,无序竞争亟待遏制,行业自律急需加强。为了尽快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夯实基础,增强后劲,碳素行业协会应运而生。 我市碳素企业都是加工企业,原材料一直是从山西、河北等地购进,目前,原材料价格一路飙升,产品成本增加,大大缩减了企业利润。“如果汨罗有自己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就好了”协会没有坐井观天,而是第一时间看到了这个商机。“通过集体的力量创办一个经济实体,填补空白,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这是协会成立之初想的头等大事,如今正在积极筹划。如果能突破基地选址难题,顺利进行的话,预计4、5月份就能投产。”工业局相关负责人 ,协会副会长谢宜章介绍说。 此外,在引导、支持全市碳素企业健康发展方面,协会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协会正、副会长积极主动地与岳阳商业银行汨罗分行领导进行了洽谈商议,以企业联合担保的模式争取了2000万贷款,为行业信贷融资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协会还在争取政府的支持,期望能将碳素也纳入再生资源行业范畴。 就会员而言,最关心的还是他们的既得利益。协会就像一根主心骨,能将全市企业拧成一股绳,使企业利益最大化。黄市福利碳素厂的殷勤锋经理给我们举了个简单贴切的例子:“比如说,一个1亿的订单,一般规模的碳素厂是不敢接的,但如果由协会出面接单,再按经济实力分散下来生产的话,那这个单谁都敢接了,也能够收到多赢的效果。” 无疑,协会在集中管理、规范市场、整合资源、扩大生产、寻求支持、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担当了重要角色。 展望:碳素市场,对高、精、尖的“呼唤” 碳素行业前景较为乐观,但这不意味着与之相关的所有产品都能迎合市场,大卖热销。放眼全国,低端产品日趋饱和,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却存在很大的需求缺口,单就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主要是ф600以上)而言,每年仍需进口近2万吨。在国际贸易中,我国一方面在低价出口大量的初级产品,另一面又在高价进口大量的高端制品。碳素产品深加工环节的薄弱令整个行业无比尴尬,再加上国家取消出口退税措施实行和国际上反倾销案件此起彼伏,都给行业的发展制造了难题。 针对这点,高瞻远瞩、革故鼎新的汨罗碳素人没有固步自封、坐以待毙,他们深谙“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自怨自艾,不如迎难而上”的道理。各企业都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引进了先进设备,调整了产品结构,自主研发了增碳剂项目、石墨坩埚技术、连续石墨化焦粒生产技术,产品涉及了冶金、化工、医疗、电子、航天航空等多个领域,在稳定低端市场的同时,开始了向高科技领域的迅速扩张。 “虽然,我们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吉林的先进企业等地引进了科研项目,学习了先进技术,但,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和国际国内同行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碳素行业协会会长邓先如如是说,“比如,我们产的石墨电极大部分为普通级,高度和纯度都有待加强,至于像炭纤维、纳米石墨、特种炭素这样的制品更是难以企及,我市碳素行业发展的空间与潜力还很大。” 诚然,越是高端产品越是需要财力、物力的支撑,就目前而言,我市碳素行业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资金去悉数涉足、迅速占领,也不可能妄想一口吃个胖子,只能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但是,只要目标明确,目光长远,特色鲜明,再加上好的政策的统筹引领,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汨罗碳素行业的未来无可限量。
作者:彭友 吴思超
编辑:王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