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的糍粑象征团团圆圆,又糯又粘的糍粑寓意土家人注重亲情和友情。土家族有句俗语叫:“二十八,打粑粑。”也就是说,腊月是土家人打粑粑的时节,而所谓的粑粑主要是糍粑。土家族打糍粑一般都会选择在新年前夕,而且是左邻右社的邻居一起打,这样不仅能搞好邻里关系,而且能够营造节日的氛围。土家人通常穿着节日的盛装,制作代表土家族大吉大利、五谷丰登的糍粑。
糍粑的制作较为复杂,先将糯米和粘米按7:3的比例用水发胀,然后用石磨或机械磨粉机磨成米浆,将米浆用沙布沥干,然后将沥干的米浆放在甑中蒸熟,再将蒸熟的米浆趁放入石臼中,从男女拿起木棒反复地将米浆在石臼中捣成烂泥状,然后将捣成泥状的米浆用木棒挑起来,重重地放在几案上。这时众人立即围上业,趁势将米浆搓成圆条状,用刀切成一砣一砣的坯子,将坯子放入圆形的阴形印框中,用手掌挤压,这样,一个形如月饼的糍粑就制作成了,印框底部一般雕有花纹图案,所以,压制出来的糍粑美观大方,寓意“花好月圆” 。
糍粑晾干后,土家人把它放进袋了凉水的水缸或陶缸中,每隔一周左右换一次水,可保糍粑半年不会变质。春节拜年时,土家人一般把糍粑放在火炕边的热灰中慢慢烤熟,作为佳肴送给亲朋好友吃。耕田、农忙、栽秧时节,土家人为了节约时间,常把糍粑切成块状,和着白菜、油菜尖,放上油盐一起煮食,几分钟功人,一碗热气腾腾的糍粑快餐就可以当作中餐,让土家人美美的享受一顿了。
编辑:王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