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优秀!万汉武扎根山区潜心育学子

来源:石门新闻网 作者:杨新华 夏艳 编辑:王振华 2010-09-30 17:48:59
—分享—

  —记常德市优秀教师

  在子良乡中心学校,有这样一位老师,学生们都将他当成自己的亲人,教师们也视他为兄长,遇到困难总会去找他,他总是千方百计帮他们解决,他就是万汉武老师。最近,他被评为常德市扎根山区优秀教师,说起这些,万老师笑着说:“这算不得什么,换做其他人,都会做得比我好。”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万老师正是以这种心态,热心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

  扎根山区不言悔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万老师的家乡子良乡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由于交通不便,加上学校条件差,总是留不住老师,山外来的教师几乎都是呆上一年半载便要求调走,没有人愿意长时间留在乡里任教。这些,让当时尚在读师范的万汉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81年,他从学校毕业后,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回到家乡当上了老师,从此就痴守着三尺讲台,一站就是30多年。

  时光飞逝,当年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如今已是两鬓白发。其间,母亲生病,爱人下岗,小孩升学,家庭经济每况愈下。家人朋友曾多次提出把他调进县城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看着家里条件一天不如一天,他确实想过要换个环境,可是一想到班里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他留在家乡的决心便坚定起来,于是一一谢绝朋友的好意,默默地回到熟悉的讲台。30年过去了,身边儿时的同学、朋友都走出了深山,不管是从政的、经商的,还是在县城教书的,经济条件都比他优越,他却一点也不羡慕别人,在他的心底,孩子们的灿烂笑脸和他们的光明前途,远比自己的生活重要得多。

  诲人不倦乐悠悠

  万老师走上讲台的第二年,他班里有很多学生因为交不起学杂费而陆续辍学,看着班里的孩子们越来越少,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打那之后,每个学期开学前,他都带上干粮,翻山越岭去接学生。乡里地形复杂,很多学生都住在仅有一条羊肠小道与外界相通的深山里,自行车都难以通行,必须步行才能到达。这些,都没有让他退缩,为了早日让学生返回学校,他甚至晚上都打着手电去接学生。几年下来,他电筒用坏了3个,鞋子也穿烂了好几双。担任班主任18年来,他的班里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本就不富裕的他为学生垫付学杂费、生活费等达2万余元。在万老师眼里,没有学生是教不好的。为了转化班里一名经常打架生事的学生,万老师坚持每周找他谈心,晚上与他讨论学习内容,长期下来,这名缺少家庭关爱的学生终于被他感化,再也不打架闹事了,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成了班里的佼佼者。他带初二年级时,班里有位家境贫困的学生,因为和同学生活差距大,产生了不平衡的心理,便经常偷东西,影响了班里的同学的正常生活。发现这一问题后,他便将这名学生接到自己家里,与他同吃住,给他讲“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帮他走出心理阴影,经过一个学期苦口婆心的劝导,终于使他“浪子回头”。万老师的执着感动了众多学生家长,他们说:“万老师这么关心孩子,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学。”

  正因为万老师懂得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他带的班级,班风总是特别好,学生综合素质也普遍很高。为了培养学生的特长,发掘他们的潜力,他长期在班里开展书法、阅读、作文、演讲等活动,30多年来,他所带的班级在各类活动中都名列前茅,所教的学生有多篇习作获得省、市、县乃至国家级奖项。

  潜心教研结硕果

  作为一名奋战在一线的教师,万老师深知学习的重要性,30年来,他从不间断学习,在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1993年以来,撰写的《〈沁园春.雪〉导读设计》、《教师在导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等文章发表在《中学语文》、《中外教学》等报刊上;《关于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历史“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刍议》等论文获得了市、省、国家级奖项。

  凭着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和丰厚的教学成果,2003年,万老师被提拔为子良乡中心学校教导主任。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教师,他深知,这意味着校领导和家长们的信任。从那开始,他放弃了双休时间,潜心钻研管理方法,着力培养青年教师。对于刚进学校的新聘教师,他亲自给他们上示范课、开展随堂听课活动、帮助他们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传授工作经验,介绍班级管理方法。近年来,他带出的新教师多次参加县级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并获奖。

  谈到这些成绩,万老师没有丝毫炫耀,他这样对我们说:“我的心愿是孩子成才,只要还在学校一天,我就会尽心尽力带好教师和孩子们。”他的话犹如涓涓溪流,流进学生们的心里。

  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万老师视学生的教育为己任,放弃了自己的锦绣前程,帮扶了一个个困难家庭,送出了一批批苦心求学的山里娃,他像深山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山区孩子前进的道路。

来源:石门新闻网

作者:杨新华 夏艳

编辑:王振华

阅读下一篇

返回石门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