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门:多措并举 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来源:石门新闻网 作者:邹坤源 肖楚译 夏望胜 编辑:王振华 2011-03-21 09:23:26
—分享—

  近年来,石门县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的重点工作来抓,采取种种有力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机制,解决突出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不断拓宽,机制不断健全,农业产业化建设进入了加速推进和优化升级的发展阶段。

  利用资源优势,打造了六大支柱产业

  石门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坚持做活特色产业文章,培育形成了柑橘、茶叶、高山蔬菜、家禽、生猪、烤烟六大支柱型特色产业,建成了300多个柑橘村、茶叶村、蔬菜村、烤烟村、养殖村。目前,全县柑橘面积达到44万亩,产量达到700万担,产值3.7亿元,8万多户30多万人以柑橘为主业。茶园面积达到9.2万亩,产量达到15万担,产值1.4亿元。高山蔬菜面积达到5万亩。生猪年出栏80万头,家禽年出笼2000万羽,烤烟面积3.5万亩。成为中国柑橘之乡、全国早熟蜜桔第一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有机茶生产基地、湖南省高山蔬菜生产基地县、全省生猪调出大县、湘西北最大的家禽生产基地、湖南省烟叶生产重点县。

  锁定市场需求,开发了一批生态产品

  紧盯农产品市场需求变化,通过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着力提升农产品品质品位,开发出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到2008年,全县农业“三品”认证总数达到4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9个,绿色食品6个,有机食品10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达到116.7万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到22.7万亩,有机茶认证总面积达到了9590亩,石门县的三品农业认证品牌数和认定面积均居全省前列。

  突出规模效应,培育了一批龙头大户

  在推进产业化的过程中,石门县始终坚持重点抓龙头企业的培育和种养大户的建设。目前,全县已有双佳农牧、九峰实业两家年产值过亿元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以及60多家年产值过百万元的规模农业企业,农业企业的年产值突破20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全县60%土地种柑橘的专业村达到232个,5亩以上柑橘种植户2万多户,10亩以上柑橘种植户6300多户,20亩以上种茶户200多户,2000羽以上养鸡户2200余户,10亩以上种烟户1000多户,这些种养大户每年生产总量占全县农产品生产总量的60%以上。

  利用节会效应,叫响了一批知名品牌

  品牌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名片,只有名牌产品才能凝聚更多的消费者。从90年代中期开始,石门县接二连三地举办了一系列国内外有影响的节会活动,使石门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石门银峰”获得国家商标局地理证明商标,“石门银峰”、“东山秀峰”双双入选“湖南十大名茶”,“白云银毫”被评为“湖南省名牌产品”,“石门柑橘”获得国家商标局地理证明商标,还被全国供销总社命名为“中华名果”。

  发挥协会作用,构筑了基本服务体系

  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过程中,坚持注重专业协会组织的建设,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数达到69家,建立了柑橘、茶叶、高山蔬菜、马头羊、家禽养殖5个县级产业协会总会,以及运转正常、影响较大的乡镇专业协会50多个,吸引了2万多个种养大户、营销能人入会,形成了“县有总会、乡有分会”的全县专业协会组织网络。

  围绕增值增效,推进了产品精深加工

  始终坚持把农产品加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金湘源、兰岭茶厂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石门,全县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00多家,主要农产品加工率显著提高。全县大中型柑橘分选打蜡加工厂达到57家,柑橘商品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2008年全县柑橘出口达到5.3万吨,占全省柑橘出口总额的80%。茶叶机采、机修覆盖面积达到4万亩,名优茶加工基本实行了机械化。高山辣椒、高山萝卜基本上实行了包装、贴标销售,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来源:石门新闻网

作者:邹坤源 肖楚译 夏望胜

编辑:王振华

阅读下一篇

返回石门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