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石门县粮食生产克服了早春持续低温、中后期暴雨、持续高温影响,通过采取“压单扩双”、高产创建、推广良种和新技术等措施,双季稻面积增长,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全县落实粮食种植面积9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4.2万亩,粮食总产增加1万多吨,粮食生产“十二五”开局良好。
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业部门坚持履行服务职能,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争取行政推动。农业局积极汇报争取县委政府领导重视,县委政府首次将粮食生产列入了常委会和县长办公会议题专门进行研究,并出台了《石门县2011年粮食生产目标考核及奖励办法》,首次将粮食生产列入乡镇政府绩效考核内容进行考核。
争取资金支持。石门今年先后遭受了春季低温、春、夏、秋连旱及暴雨自然灾害,农业局密切关注农作物灾情,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实地察看灾情,指导农民及时抛栽早中稻、改种等抗灾救灾,全力落实各项减灾技术措施。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救灾资金,积极向县委政府建议,全县落实改种玉米、晚稻等农作物面积3.5万多亩。
发挥高产创建示范辐射效应。农业局以杂交早稻、马铃薯和玉米等粮食高产示范片和首次实施的超级稻“种三产四”示范工程为依托,综合集成推广了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和脱毒马铃薯良种,以及地膜覆盖、病虫统防统治、秸秆还田还地等各项先进适用生产技术。早稻高产示范片平均单产425公斤,高产丘块最高达625公斤;超级稻“种三产四”示范工程平均单产661.2公斤,最高单产732.5国家,高产示范项目全部通过省市业务部门验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开展工作督查,确保粮食生产计划落实。县委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召开现场会,并亲自下乡督查。农业局安排技术人员督促有关乡镇解决了公路沿线耕地抛荒现象。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全县落实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面积90多万亩,比去年增加4.2万亩。
[编辑 张友亮]
来源:石门新闻网
作者:伍千志
编辑:王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