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腐败?我的理解,腐败就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一提起腐败,经常会听到很多人说:“我一不是领导,二不管钱管物,单位又是个清水衙门,腐败与我何干?”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只要你多少掌握有一定的公共权力,不分职务大小,就有腐败的条件,就可能产生腐败。所以,拒腐防贪必须防微杜渐。
我国古代有一则关于贪腐的轶闻:说的是一官员贪得无厌,雁过拨毛,逢物必取。有人问:假如让你去管厕所,你还能贪吗?贪官说:如果让我管厕所,有钱人想上厕所的,我不让他上,他受不了,他就会要贿赂我;不想上厕所的人经过这里,我逼着他上厕所,他不厌其烦,自然也会贿赂我!此人真是生财有道真是让人叹服啊!可见,想贪的人,不管在什么位置上,只要手上有权,就有腐败的条件,一样会想着法儿贪。
记得曾有一位领导说过,国家公务人员是一个高危行业。此话不无道理,在当今社会,身为国家公务人员不论职务高低,如果不能从内心深处筑起拒腐防贪的高堤,时刻保持高度警醒,自觉做到防微杜渐,就有可能滑入贪腐的泥潭。
我们还应注意到,领导者固然要自觉拒腐防贪,但贪腐却不一定是领导者的专利。现实生活中常有一种易发而又不易觉察的腐败类型——谓之蚁贪。主人公相对职务不是很高,但是因为其手中的权力,在长达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内不断的贪污受贿,终于积小贪而成大贪得到应有的处罚。这些人走上犯罪的道路,都是从接受小恩小惠开始,因为贪小利而不能自我警醒,甚至认为理所当然,一步一步的被拖下水,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拨,最终沦为阶下囚。
对此,古人也有故事警示:某县令发现一库吏偷了一文钱,便要打库吏。库吏不服:“一钱何足道!你能打我,还能杀我吗?”县令大怒:“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当场杀了库吏。当然,一文钱本不足道,库吏也罪不致死,县令以“一日一钱”演绎出“千日一千”的结论,确有失当;但是,其“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警示,在今天看来仍不乏其现实意义。
来源:石门新闻网
作者:曾光耀
编辑:王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