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吉全:石门苏区参加红军人数考析

来源:石门新闻网 作者:张吉全 编辑:王振华 2012-10-20 09:11:47
—分享—

 

 

谁最接近历史真相?

 

——石门苏区参加红军人数考

 

张吉全

 

笔者从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负责石门苏区县历史依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在收集、阅读、甄别、运用历史依据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对石门苏区参加红军人数的记述有较大出入,“5000多人”、“8000多人”、“近万人”、“参加红军战死有万人”等说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关于石门苏区县历史的专题研究考证》必须采用一个接近历史真相的数据。为此,笔者和同事们对已掌握的相关资料进行了一番考析,敬请方家指教

 

一、有关记述

 

为了给读者一个较为清晰的资料印象,对各自的研判有所帮助,笔者不厌其烦地将有关石门县参加红军人数的记述罗列如下:

1、“据民政部门资料统计,石门参加红军的达5000多人,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共2300多名。”(《石门英烈传·序》)

2、“红二、六军团5次转战石门,游击、驻防、休整。扩充红军8000多人,历经大小战斗200多次,2000多名石门英雄儿女血洒疆场。”(《石门县志·概述》〈1993年版〉

3、“从1928年至1935年的八年时间里,贺龙同志率领红军多次转战石门,历经大小战斗二百余次,扩充队伍近万人。1935年,红军长征北上前夕,驻仙阳、磨岗隘一带休整两个多月,一举“扩红”三千。”(据《湖南省石门县地名录》第4页,石门县人民政府编印)

4、“1935年9月初,由于敌人‘围剿’之势日渐形成,红二、六军团主力兵分两路向石门西北集结,进行了长达70余天的整军扩红后,开始突围长征。在此期间,中共石门地方组织领导石门人民,帮助红军运送物资,保障红军给养,支援红军与敌斗争。尤其是在红军增员扩红中,石门人民积极响应,有3000多人参加红军,为红军长征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共石门地方史(1921-1949)》之《前言》)

5、“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离开石门去桑植,准备长征。我县李元明、郑国、梁定商、文连高等5000余名游击队员参加红军。”(《中共石门县党史大事记(1925-1995)》第15-16页)

6、“石门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斗争中,前后牺牲共产党员干部100余人,农民死1500余人,参加红军战死有万人。”(伍伯显《猎人闲话》。伍伯显,石门人。曾任中共石门县委书记、中共鹤峰县委书记、鹤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湘鄂边特委秘书、红二军团独立团政治部主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

7、“第二,是因为有新区和游击区域群众的拥护和热烈参战。我们在敌人侧翼行动和作战当中,广大群众加入红军,在龙山、来峰、宣恩、咸丰地区扩大三千新战士,在江垭地区扩大一千余,最近在津市、澧县和石门扩大三千以上。群众自动帮助我们运送伤员,侦查敌情和带路。”(1935年9月29日任弼时政委在二、六军团党的积极分子会议上的报告《冲破敌人“围剿”的经验教训与粉碎敌人新的大举“围剿”的报告纲要》

8、“(1935年,我二六军团主力占领津市、澧州、临澧、石门、枝江等城市,扩大了将近一万名新战士。”(王震《红六军团小史》)

9、“从(1935年)8月下旬起,我军则由西而东,乘胜挺进到洞庭湖西北地区,先后攻占石门、澧县、津市、临澧等城,在根据地东部开辟了广大的游击区。在这里,我军吸收了六千多名青年入伍,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筹集到了大量经费,并解决了全军的冬季服装。”周仁杰《团结战斗在湘鄂川黔》。周仁杰,湖南省茶陵县人,1912年5月17日生。1935年11月任红六军团第十六师师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

10、“(1935年8月),先后攻占了石门、澧县、临澧等县城以及当时号称‘小天津’的津市,并在这一带地区赢得了时间,扩大了六千余新战士,筹得了大批物资。”袁福生《创造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片段回忆》。袁福生,湖南省茶陵县人,1916年生。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红六军团补充团特派员。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

11、“一九三五年的一月到十月,各地扩红数目是,津市、临澧、澧县、石门、松滋共七千人。”“在地方武装的建设上,石门县大兴、维新、磨市、白云、南岳、杨柳、和平、雁池、罗坪、苏市、文化、所市等二十五个区乡游击队八十余支,约八千人。”(全荣阶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第22-23页)

12、“红军在石门多次扩红,石门游击大队很多队员参加红军。红二、六军团在石门集中扩红三千,组成石门、官铺、石慈三个红军团。”(《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第441-444页)

13、“(1935年)仅二十多天的扩红工作,仙阳坪就成立了一个独立团。我们几个村子扩红近一百人。成立了一个连,伍本育同志任连长,我在这个连当了班长。”(李元明《风雨春秋》第12页。李元明,石门县维新镇崔家井人,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

14、“1935年贺龙、肖克部队驻境月余,此地(杜家岗公社)参加红军者近百人。”(《湖南省石门县地名录》第77页)

 

二、考

 

5000多人”、“8000多人”、“近万人”、“参加红军战死有万人”,这些数据记述以及任弼时、王震、袁仁杰、周福生、伍伯显、李元明等回忆文章和史志书籍表明: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即湘鄂边苏区、湘鄂西苏区及湘鄂川黔苏区时期,石门苏区的的确确有许许多多的人参加了红军,但哪一个数据是历史的真相呢?笔者将从石门苏区的人力资源条件、历史传统与现实政治环境等方面进行考析

 

)、从石门苏区人力资源析。为了叙述的方便,笔者也将石门人力资源的有关记述节录如下:

1、“民国元年(1912),石门县行政厅统计,全县人口34万有奇。”(《民国石门县志校注》第176页)

2、1929年,石门自治调查办公处成立,调查全县人口为301941人。”(《民国石门县志校注》第66页)

3、“1931年,省府调查石门全县人口为312189人。”(《民国石门县志校注》第68页)

4、“(1933年9月,保安团第10团及县义勇总队部调查全县人口至是完竣(凡历十八个月,即1932年4月至1933年9月。),计户69969,人口323045,男口179893,女口143152,壮丁55136,迭经派员复查,较为确实。(《民国石门县志校注》第70页、177页、178页

5、“1939年11月,县政府调查全县户口,总计53330户,288507口,与前数年调查相差甚巨。”(《民国石门县志校注》第79页。)

从上可以得知,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即1927年7月至1937年7月,石门县的人力资源较为充裕,1923年为“34万有奇”、1929年为“301941人”、1931年为“312189人”、1933年为“323045口”,可以为红军提供大量的兵员。1939年石门县人口减少到“288507口”,其中1935年6-7月渫澧洪水淹死5642人(1993年版《石门县志》第23页)。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红二、六军团1935年11月上旬离开石门苏区长征时有大量石门人参加红军。资料记载是3000多石门人参加红军,并组成石门、官铺、石慈三个红军独立

 

(二)从石门苏区从军环境因素考

1、历史传统因素:秦汉以来,石门境内农民起义达数十次之多。汉代陈从、覃儿健,唐代向瑰,宋代雷进德,元代向思永,明代夏德忠等,不满腐败朝政,屡举义旗,威震武陵。 1854年太平军破常德,县人陈正卯、陈廷杰、古之愚等组织“忠义团”,在燕子山一带举行反清起义。1855年,北乡陈绪儒聚众樱桃岗,响应太平军,威慑津澧。由此可以说:石门人民富有反压迫、反剥削的抗争精神和尚武从军的历史传统。因此,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批石门人参加红军,投身革命洪流是历史的必然,无可质疑。

2、现实政治因素:。早在1926年初,石门就有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特别支部),尔后,又成立了中共石门县委员会,组建了蒙泉、渫阳、磨岗隘、泥沙等7个区委会和36个支部。大革命时期,工会、农会遍及全县城乡,农民运动如火如荼。“马日事变”后,中共石门地方组织不畏白色恐怖,于1928年春,在新关等地举行了“年关暴动”。1928年5月,在中共湘西特委、中共石门县委的领导下,袁任远、曾庆萱、陈昌厚、郭天明领导发动了“省垣为之震惊”的石门南乡起义,成立了湘西工农革命军第四支队。1929-1932年,石门县苏维埃政府和泥沙、磨岗隘、耍武等54个区乡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从1928年至1935年的8年时间里,贺龙、周逸群、邓中夏、夏曦、段德昌、任弼时、关向应、王震、肖克、袁任远、许光达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红军多次转战石门,历经大小战斗二百余次,扩充队伍。1935年,红二、六征前夕,又在维新、渡水、商溪、杜家岗、磨岗隘一带休整扩红两个多月。由于有中共地方组织、县区乡苏维埃政权、红军、石门地方武装(有80余支游击队)的组织领导与宣传发动,因此石门苏区具有良好的参加革命当红军的政治环境。正是石门苏区工农子弟踊跃参加红军,出现了“扩红一百,只要一歇;扩红一千,只要一晚;扩红一万,只要一转”,“走一天,扩一千;走一县,扩一万”等在石门苏区广为流传的扩红歌谣《石门人民革命斗争史(1925-1949)》第137页)

 

三、结论

 

综上所述,石门苏区人民为湘鄂边苏区、湘鄂西苏区及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和巨大牺牲。石门苏区人民拥护红军、支持红军、参加红军,出现了母送儿、妻送郎、弟随兄(如唐占丰、唐占益、唐占豚三兄弟)、(如陈树仁、陈奇谟、陈碧谟父子,曾藩支、曾庆萱父子当红军的动人佳话。笔者的结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上万名石门苏区人民参加红军应该是真实可信的,最接近历史真相

 

[编辑 张友亮]

 

来源:石门新闻网

作者:张吉全

编辑:王振华

阅读下一篇

返回石门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