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益昌县令何易于催缴税款不积极,常常打报告申请缓交;监督劳工也不是雷厉风行;也从不给上级送礼,不讨上级喜欢;捉拿盗贼任务也没完成。放在今天,这几条,哪一项不是一票否决的?就这么一个县令,年度考核居然还得了个中上,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更不可思议的是,当地老百姓居然对这个评议不满意,还聚众上访要为何易于讨个说法!而接访的中书舍人孙樵居然还认了真,一查,这个何县令还一贯以下犯上!
刺史崔朴乘船游春嘉江,要他派几个民夫拉纤。他竟然自己亲自拉起纤来。崔刺史问其何因,何易于答道:“现在正是春天,百姓不是忙于春耕,就在侍弄春蚕,时节不等人。我是您主管下的县令,现在没啥事干,可以来承当这个差使。”刺史满脸通红,只好骑马回去了。你们看看,这不是打上司的脸吗?
益昌县境山多茶盛,朝廷要征点榷茶税。他接到诏令后,对上级派来的官员说:“益昌是个贫困县,老百姓采茶换得几文钱尚不可摆脱贫困面貌,怎么还能加征他们的茶税呢?”让上级派来的官员把诏书中关于加征茶税的条文划掉。那个上级派来的官员,闻听此言,不仅大眼圆睁,说:“如果这样干,不仅我要掉脑袋,连你何易于也起码要判个流放之罪。”他说:“我难道为了保住官位,就不管全县百姓死活吗?!您放心,我何易于敢作敢为,抗旨不遵的罪责由我何易于一人承担就是了,绝对不牵连第二人!”后来,茶税也征不成了。
孙樵还了解到,何易于莽撞上司,对老百姓却很不错。一位贫困农民死后,无钱安葬,何易于就用自己的薪俸帮助料理后事。对于缴税的老人,何易于特别垂怜,常常送给饭食,如果能给县里行政提出好意见,更要特别招待,视为上宾。何易于十分重视案件的裁决,他总要亲自过问,当场弄清双方的是非曲直,依法裁判,不偏不袒。孙樵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也认为何易于得的“中上”太不公平了!
这个孙樵也是作怪,真不知他站在朝庭的立场上说话呢,还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说话?他居然被老百姓反映的何易于干的几件小事打动了。于是,孙樵也想学着那群向他讨说法的老百姓,向朝廷讨个说法了。于是,他写了一篇《书何易于》的短文上奏皇上。二百年后的北宋史学大家欧阳修看到了《书何易于》,大受感动,在《新唐书》中,为何易于立传,与那些朝廷高官并肩而存。
现而今,目标管理考察中具有一票否决权的项目不少:食品药品卫生安全、GDP增长指标、计生、综治、节能减派、养老金发放、越级上访、环保、党风廉政、劳动关系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这么一个否决法,我就很怀疑,象何易于这样的干部,政绩考评能不能评个中上?
来源:石门新闻网
作者:曾光耀
编辑:王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