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随笔/王飞:“烟客”趣话

来源:石门新闻网 作者:王飞 编辑:王振华 2013-11-12 13:32:55
—分享—

 

 “烟客”趣客

 

        ——不受牵制 把烟戒掉

 

 

  感冒这些天,喉咙不舒服,像老支气管炎样咳个不停,尤其是闻到别人抽烟的味道就想吐,殊不知,自己就是个老烟民,要不是感冒咳嗽,每天都得要一包烟对付。

 

  掐指算了下自己的烟龄,起码都超出了20年,记得那时候上中学就有同学偷偷抽烟,抽的烟不外乎一毛八的“龙山”牌之类,要知道那时候一碗饺子才一毛八,相当于抽一包烟要少吃一顿早餐,当然,那时候抽烟的洋气同学纯粹是好玩,赶时髦,让同学觉得他跟社会提前接触,不敢冒犯,抽烟应该是虚于外表,还没上瘾。到了大一,住在一个寝室的十个男生有三个抽烟的,于是乎,他们仨很容易就玩在了一起,因为他们有个共同的爱好——抽烟,没记错的话,开学才一个月,我就不由自主地像他们仨看齐,成为了寝室的第四个烟民,每天在寝室吞云吐雾,乌烟瘴气,抽烟的类型不外乎两块的”金芙蓉”、四块的“软白沙”、五块的“硬白沙”,要是谁能抽上八块的“云烟”并给兄弟们都递上一支,那他家肯定是“万元户”。每个月初,收到家里寄的“工资”,我们“四人帮”都会把“粮草”预备,每人至少买一条烟放置枕旁,这才睡得踏实。到了月尾,赶上青黄不接的时候,四兄弟只能到搞卫生的宿管大妈那买“根根烟”抽,因为宿管大妈的老伴是学校的门卫,每天问路的人都会给他呈烟,所以在宿管大妈的抽屉里有不同品类的烟,用不同的烟盒子装着,方便我们这些烟民应急之需。如此一来,我们觉得有必要在寝室再发展烟民,以备“断粮”之需。一天中午,我们“瞄准”的发展对象是“军”,在吃过中饭后大家一起吞吐烟雾,并向“军”递上香烟一根,与尔等共享飘“仙”之感,殊不知他像呛水一样咳个不停。到了晚饭后,我们将“迷魂香烟”再次递上并为之点上时,“军”虽有些许不适,但还是把整根烟抽完才弃。第二天,第三天,我们如法炮制,每天都轮流供其挥霍“烟雾”,到了第四天晚上,四个老烟民坐在下铺集体吞吐烟雾,有发展新“党员”并争先当其“介绍人”之势,才抽到第二根,“军”已按捺不住喉咙的奇痒,向老烟民要烟止痒,如此一来,介绍人“曦”终于出马了,明确了入帮的帮规,其实很简单,也很诱人。就是连续抽不低于20根香烟,不光这20根香烟不要钱,还可拿到40根香烟的大奖,超过20根,同样以10根兑换20根予以奖赏。帮规一出,第一个摩拳擦掌的就是“军”,递烟、点火、接烟灰,都是其他几个“介绍人”在轮番侍候着,五根....十根.....二十根.....,整个寝室都为之呐喊助威,最终我们的选手“军”以抽完30根香烟兑换60根香烟大获全胜,四个老烟民“输了”,共同负担了近半条烟。拿到三包“软白沙”奖品的“军”那晚到半夜还在漱口,第二天早自习也没上,听说是“洽醉哒”!如此一来,我们的烟民从大一的3个一直发展到大三的8个就再也发展不下去了,毕竟还是有少数意志坚强的不为之所动。足够了,我们以百分之八十的攻心力让寝室的烟枪随处可见,也不至于因为有一人断粮无望,上下铺兄弟们的感情是越来越深。那首当红的《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无声无息的你 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 如今再没人问起 分给我烟抽的兄弟 分给我快乐的往昔》校园民谣在寝室上空徘徊了三年。

 

  走入社会,第一个印入眼帘的品牌已到了“精品白沙”时代,要八块钱一包,按当时一个月三百块一月的工资算,每天若能抽上一包“精品白沙”,留下的六十元吃饭还正能让自己变成“精品”。自己上班抽、走路抽、闲聊抽、餐后抽、睡觉抽,而找人办事抽别人、吃酒抽别人、送礼抽别人,整个社会就这样不停地你抽我,我抽你。从二十三的“黄王”到三十三的“蓝王”,再到五十五的“软王”,最后到二百五十块当货币贿赂驾校考官的“和天下”,香烟的品牌是越来越多。竞争是愈演愈烈。幸得习总书记上台后限制了烟草的最高价,每包烟最贵不能超过100元。不然这抽烟还真的像清朝抽大烟一样倾家荡产还伦为东亚病夫。

 

  戒了吧,何必受那草的牵制,虽不像抽大烟一样穷途末路,起码为自己的身子板着想,把烟戒掉,也能像毛主席、邓小平倆伟人一样活到八、九十岁,享享清福,足矣!(王飞)

来源:石门新闻网

作者:王飞

编辑:王振华

阅读下一篇

返回石门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