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生态立县、旅游活县、产业强县”战略,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开创了新石门新创业新跨越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0.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56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78.19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69.12亿元,增长12.5%。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5%、51.2%和43.3%,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5.4个百分点和4.5个百分点。全县人均GDP为30106元(现价)。
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0:43.0:37.0调整为18.6:43.2:38.2。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29.68亿元,增长12.5%,占全县GDP的71.7%。
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2.1%。
全年完成县级财政总收入100018万元,比上年增长1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600万元,增长10.5%,其中税收收入42970万元,增长14.3%。上划中央“两税” 及上划所得税共31301万元,增长12.0%。国地两税共完成各项税收收入84909万元,增长13.4%,其中国税完成各项税收43275万元,增长14.8%;地税完成各项税收41634万元,增长11.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50888万元,增长15.2%。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4389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454万元;教育支出51564万元;科学技术支出54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700万元;医疗卫生支出27946万元。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38.04万人。年内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9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全年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不含本乡镇)15.9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840人。
全年承担省为民办实事项目28项,市八大民生重点工程建设任务19项,各项指标均已全面完成。其中:农村公路建设160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18座,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4.59万人;城镇和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救助标准分别达到274元和117元,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标准达到2400元/年,农村危房改造1600户;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149套,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200户;新建扩建公办幼儿园6所;解决广播电视盲村用户3984户;新增沼气池用户1150户。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31 亿元,比上年增长2.6 %。其中农业产值25.38亿元, 下降1.2 %;林业产值 0.86 亿元, 下降7.4%;牧业产值24.85亿元, 增长3.7%;渔业产值1.47亿元, 增长30.0%;农业服务业产值0.75亿元,增长4.6%。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3.56亿元,增长2.6%。其中农业增加值18.51亿元,减少0.5 %;林业增加值0.68亿元,减少8.5%;牧业增加值13.01亿元,增长4.1 %;渔业增加值0.91亿元,增长29.3%;农业服务业增加值0.46亿元,增长4.6%。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3.66万亩,比上年增长3.8%。粮食种植面积90.93万亩,增长6.4 %,其中水稻面积44.80万亩,增长1.7%,优质稻种植面积22.77万亩,增长0.5%。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8.21万亩,增长0.4%,其中油料种植面积39.41万亩,增长1.8%;棉花种植面积3.78万亩,增长0.1%;烤烟种植面积2.83万亩,减少0.4%;蔬菜种植面积12.75万亩,增长4.5%。
年末果园面积32.13万亩,增长7.1%,其中柑桔面积31.49万亩,增长7.3%。年末茶园面积10.04万亩,增长18.8%。
全年粮食总产量25.72万吨,比上年减产0.39万吨,减少1.5%,油菜籽、蔬菜、水果、茶叶增产。
表1:2013年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 品 名 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 |
粮食 |
吨 |
257232 |
-1.5 |
其中:稻谷 |
吨 |
137993 |
-1.2 |
小麦 |
吨 |
3251 |
9.2 |
玉米 |
吨 |
96074 |
-1.5 |
豆类 |
吨 |
6272 |
-0.9 |
薯类 |
吨 |
12950 |
-6.9 |
油料作物 |
吨 |
46637 |
5.4 |
其中:油菜籽 |
吨 |
45667 |
5.4 |
棉花 |
吨 |
4933 |
-0.6 |
烤烟 |
吨 |
3804 |
-0.7 |
蔬菜 |
吨 |
182598 |
7.8 |
水果 |
吨 |
288032 |
3.0 |
其中:柑橘 |
吨 |
279842 |
2.9 |
茶叶 |
吨 |
8298 |
12.5 |
全年木材间伐量12090立方米,减少32.5%,竹材采伐量1632.23万根,增长0.2%。主要林产品产量中,生漆2.74吨,油茶籽1345吨,油桐籽492吨,板栗1109吨,核桃231吨。
养殖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9.4 %(现行价)。全年肉类产量9.94万吨,增长6.3%,其中猪肉产量6.25万吨,增长8.4%。
表2:2013年全县畜牧业生产情况
名 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 |
肉猪出栏 |
万头 |
86.78 |
2.4 |
牲猪存栏 |
万头 |
50.29 |
6.8 |
牛出栏 |
万头 |
2.62 |
2.5 |
牛存栏 |
万头 |
8.94 |
1.1 |
羊出栏 |
万只 |
33.90 |
3.2 |
羊存栏 |
万只 |
34.20 |
1.2 |
家禽出笼 |
万羽 |
2042.98 |
2.3 |
家禽存笼 |
万羽 |
1053.48 |
3.8 |
禽蛋产量 |
吨 |
21259 |
2.2 |
淡水养殖面积100873亩,增长0.4%;水产品产量15262吨,增长10.6%,其中鲜鱼产量15260吨。
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12处,投入资金5558万元,完成土石方16.82万立方米,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1.5平方公里。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2.9万千瓦,增长3.0%。全年农村用电量1.52亿千瓦时,增长34.6%;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3.24万吨,减少25.8%。
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91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年末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70家,成员数1.7万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56.3亿元,同比增长3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31.2亿元,增长30.3%。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71.2亿元,增长13.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2亿元,增长16.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9.3%。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石膏、饲料、罐头、水泥熟料、火电增长较快,原煤、硫酸、化肥、水电下降。
表3:201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原煤 |
万吨 |
124.79 |
-3.8 |
石膏 |
万吨 |
568.22 |
26.8 |
磷矿石 |
万吨 |
6.14 |
14.9 |
饲料 |
万吨 |
46.44 |
31.2 |
罐头 |
万吨 |
13.37 |
34.9 |
服装 |
万件 |
48 |
50.0 |
硫酸(折纯) |
万吨 |
0.86 |
-80.6 |
化肥(折纯量) |
万吨 |
10.40 |
-32.0 |
水泥熟料 |
万吨 |
389.05 |
21.9 |
水泥 |
万吨 |
396.29 |
16.7 |
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50.27 |
22.5 |
其中:火电 |
亿千瓦时 |
45.85 |
27.4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28.30亿元,增长30.9%;实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84亿元,增长46.7%;应交增值税0.46亿元,增长9.4%;利润总额为10.77亿元,增长286.6%;亏损企业23家,亏损面18.1%,亏损额0.39亿元。
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95亿元,增长8.9%。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3家,其中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54亿元,增长20.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0.97万平方米,增长14.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7.52万平方米,增长45.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304个,其中新开工28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43亿元,增长35.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7.47亿元,增长18.0%;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134.96亿元,增长36.4%。按产业分:一产业投资1.83亿元,增长112.4%;二产业投资118.70亿元,增长29.8%;三产业投资21.90亿元,增长68.5%。
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118.10亿元,增长29.1%,其中工业技术改造完成投资额87.62亿元,增长33.1%。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53亿元,同比减少23.6%。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44.6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6.82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9%和下降4.8%;竣工面积3.7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32万平方米,分别下降76.1%和下降73.0%;商品房销售面积15.1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4.65万平方米,分别下降39.2%和下降32.8%;商品房销售额5.40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4.49亿元,分别下降52.6%和下降21.5%。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22亿元,同比增长14.4%。按消费形态分,批发和零售业总额60.52亿元,增长15.0%;住宿业和餐饮业总额13.70亿元,增长11.4%。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63.10亿元,增长14.3%;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1.12亿元,增长14.8%。
全年完成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9.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58亿元,增长5.7%。
六、对外经济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905万美元。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个,合同使用外资金额51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100万美元;合同使用境内省外资金39.7亿元,实际引进资金26.1亿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68亿元,同比增长4.9%。
年末,全县公路线路总里程3847公里。全县汽车保有量2.03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19万辆,私人轿车保有量0.76万辆。全年交通部门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2.59亿吨公里;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9.48亿人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12亿元,增长11.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42亿元,增长17.2%;电信业务总量2.70亿元,增长10.7%。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1.49万门。本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0.25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03万户。本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26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9.58万户。全县电话普及率为69.9部/百人。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4.98万户。
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405万人次,增长10.0%;创旅游总收入36.8亿元,增长11.2%。4A级旅游景区1个。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8.41亿元,增长18.8%。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1.78亿元,增长2.5%。
表4:2013年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万元
指 标 |
年末数 |
比上年末增长% |
各项存款余额 |
1284160 |
18.8 |
其中:单位存款 |
281727 |
19.4 |
个人存款 |
998214 |
19.8 |
各项贷款余额 |
617799 |
2.5 |
其中:短期贷款 |
147338 |
0.2 |
中长期贷款 |
465927 |
3.2 |
年末有15家商业保险分支机构,其中从事寿险业务的有7家。全年完成保费收入3.23亿元。赔款和给付0.34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6所,共招生1302人,在校生3767人,毕业生1806人。中学37所,其中高级中学5所,初级中学2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高级中学招生3228人,在校生10110人,毕业生3466人。初级中学招生4951人,在校生15085人,毕业生5287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5.7%。普通小学94所(另有100个教学点),共招生5210人,在校生29457人,毕业生487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毕业生升学率均达到100%。幼儿园105所,在园幼儿13751人。全县各类民办学校5所。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6所。
年末拥有产品检验实验室1个, 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个, 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个, 地震台站2个。全县各类科普协会67个,年内举办各类学术会议20次,举办科普宣讲活动10次, 实用技术培训30次。全年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项。专利申请120件,其中发明专利27件;授权专利77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签订技术合同17项,成交金额1254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文化站19个,艺术表演团体68个。文化馆、博物馆和公共图书馆各1个。全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0.83万场。新报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个。出版报纸1种,出版期刊3种。档案馆1个,开放各类档案0.12万卷。
年末,拥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100%。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入户数10.75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7.2%。
全县卫生机构3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0个,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站和计生服务机构各1个。医院、卫生院拥有病床2723张,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1013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2583人,其中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871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28人;注册护士1079人。全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56.5万人,参合率98.1%。
年末全县体育场地1411个,体育馆3座,运动场696个,游泳池2个,各种训练房20个。参加全面健身运动的人数达8.4万人, 开展全面健身项目38项,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15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县总户数232588户,户籍总人口666367人,其中农业人口567348人,非农业人口99019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344806人,女性人口321561人。
全年出生人口6962人,人口出生率10.26‰;全年死亡人口2924人,死亡率4.3‰;全年自然增长人口403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9‰。
全县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63元(新口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6元(新口径),增长9.6%,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其中工资性收入6613元;经营净收入4651元;财产性净收入1239元;转移性净收入426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59元(新口径),增长10.9%,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其中工资性收入2400元;家庭经营净收入3124元;转移净收入1696元;财产净收入39元。
全县城乡居民年人均家庭消费支出为8878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家庭消费支出13045元,其中食品支出3285元;衣着支出915元;居住支出2482元;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701元;医疗保健支出821元;交通通信支出2739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843元;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259元。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2.47平方米。农村居民年人均家庭消费支出6859元,其中食品消费1304元;衣着消费339元;居住消费1696元;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536元;医疗保健消费760元;交通和通信消费803元;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1237元;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184元。人均住房面积59.18平方米。
年末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2132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48341人,其中离退休人员18173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2293人,其中退休人员15568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0226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32259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41566人。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328人,全年发放保障经费2860万元。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57049人,享受待遇人数110055人。
年末农村贫困人口(按2011年农村贫困标准2300元测算)8.25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6015人,全年发放保障资金3490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内批准建设用地370.7亩,建设占用耕地178.2亩,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647.5亩,补充耕地178.2亩。年末实有耕地面积67.59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9.05万亩,旱地面积28.54万亩。全县基本农田57.13万亩。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543公顷,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面积100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27.8公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66568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0.7%。已发现的矿种35种,有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6种。县城人均绿地面积9.5平方米。年平均气温18.0℃,年总降水量1376毫米,年日照总时数1875.3小时。人均水资源6110.4立方米,年人均用水量707立方米。
全社会用电量7.7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1%,其中工业用电量5.01亿千瓦时,增长4.9%,生活用电量2.04亿千瓦时,增长10.4%。全县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41.2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9.1%,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为6.0%。
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上升8.0%;化学需氧量下降1.5%。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综合削减率7.6%,达标率为91.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2.0%。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4.8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3.5万公顷,绝收面积0.5万公顷。全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716万元。其中,农业损失26161万元;基础设施损失3940万元;家庭财产损失615万元。全年共发生森林火灾8起,火场总面积8.71公顷。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72起,比上年下降4.0%,死亡10人,下降23.0%。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55人,下降35.6%;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事故死亡人数1.271人,下降25.2%;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6人, 上升13.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2.8人, 下降40.0%。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升入县外高中或中职学校学习的初中毕业生未计入全县2013年的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来源:石门新闻网
作者:统计局
编辑:王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