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散文/张楠:安民叔的葬礼

来源:石门新闻网 作者:张楠 编辑:王振华 2014-06-24 00:44:30
—分享—

 

 

  安民叔的葬礼

 

  作者/张楠

 

  安民叔在医院挣扎了一个晚上,呕吐了一夜的血水。医生说他长期营养不良,胃坏了,肾也坏了,他们已无力回天。早上七点钟我赶到时,他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他被运回家后,按乡里的习俗,请了十个道士为他做了两天两晚的法事。他安祥地躺在棺材里,像睡着了一样。他的确很累了,这些年山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周前所围谁家有重一点的农活,都离不开他去帮忙,因为他什么都内行,脾气也好,又十分负责任,他成了所有乡邻的指望和依靠。哭他的人是悲沧的,人们哭红了眼睛。他只有六十五岁,都说按他的身体和好心眼,还可以活二十年没问题,可他就是走了,没享过一天福。去世前一个星期,他天天都在帮邻居耕田插秧,去世的前一天,还在栽种自家的红薯地。说到这些,大家都泣不成声。

 

  他的父亲和我的祖父是亲兄弟,我们年龄相差八岁。从小一起在山里长大,他带我上山砍柴,总是先帮我把柴捆好,用冲担插好,再放到我肩上。回家路上他快步走一段,又回来帮我挑一程。他懂许多稀奇的事,比如砍一捆竹子放在山涧燃烧,竹节一炸响,两边的乌龟就火急火燎地滚下坡来,多时能捡一提蓝;比如将猪肝穿在做针线活的针上钓脚鱼,浮标下冒出水泡时,轻轻一拉多半都有收获。

 

  因为贫困,他没有上过学。我上学后,他老缠着我教他识字,写他的名字。他的名字据说是我爷爷给取的,书名叫张国顺,常用名叫张安民。他不懂是什么意思,我说爷爷的用意是希望国家风调雨顺,希望你能成为对大家有用的人。他听着,眼睛睁得大大的。

 

  他一生未离开过村庄,离开村庄最远的一次是挑两根木头,到二十里外去换粮食,那时日子过得太苦,苦中长大的人心地善良。因为他父母身体不好,外出打工潮来临时,他没有机会出去。后来年纪越来越大,再者青壮年都走了,他不愿意看到大片的田地荒废,从此就打消了外出挣钱的念头。他的日子一直过得十分清平,一年添置不了一件新衣,隔三差五有点腊肉尝尝,就是改善生活最好的菜肴。我偶尔回老家,送他我穿不了的旧衣服他十分喜欢,给的烟卷他不要,土烟卷的喇叭筒,抽的有滋有味。见他如松树皮一样粗裂,且弯曲如钩的双手和过早的驼背,我劝他多休息,干活力所能及,有病时及时看医生,他总是笑笑。

 

  他不善言谈,从不与别人争长论短。每天只是默默地干活。谁家的房子漏雨找他检修,粮仓坏了也找他修补,春种秋收更离不开他,谁家老人小孩病了找他送医院。无论自家的农活再忙,别人找到他,总是二话不说地前往。有一次晒稻谷时突然下雨,邻居一阵狂喊,他赶去帮忙抢收完,自家晒的稻谷却被水冲走了大半。

 

  出殡的那天,下着瓢泼大雨,在家的乡邻都来了,当地外出打工的人大多也赶了回来,他家门前的晒谷场上挤满了人,花圈足足被举了半里路。雨像是老天在落泪,与人们的泪水混为一体,在蜿蜒的山道上哗哗流淌。下葬时无论男女老少,统统跪在地上,表达最深的敬意。

 

  事后大家都说,在我们村,安民叔因为沉默寡言,是一个最不起眼的人,而他的葬礼上,参加的人最多,敬献的花圈最多,哭声最多,他的葬礼是最隆重的。

来源:石门新闻网

作者:张楠

编辑:王振华

阅读下一篇

返回石门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