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序言/张天夫:写在盛克明《桩巴龙地域文化初探》首发

来源:石门新闻网 作者:张天夫 编辑:王振华 2014-07-20 17:10:46
—分享—

 

 维纳斯与桩巴龙

 

  ——写在盛克明《桩巴龙地域文化初探》首发

 

  张天夫

 

  中华民族有亿万条龙,没有尾巴的龙只有一条,叫桩巴龙。桩巴龙就出生在湖南省石门县的穿山河。

 

  中国人是龙的子孙,心系桩巴龙的人自然不少,盛克明算其中一个。大凡喜欢龙的人都是龙形、龙德、龙缘之人。桩巴龙身裹逆鳞,能屈能伸,作者披过战甲,亦柔亦刚,可算有龙形;桩巴龙行云布雨,图腾一方,作者心系乡梓,泽及梅兰,可算有龙德;作者与桩巴龙山水相望,同为故里,可算有龙缘。为此,他才能立足深山,心在云海,一手治村,一手治文;一边农耕,一边龙研,双农(龙)并行,乐此不疲,借腊梅之气,春兰之香,幽谷之静,写出了一部十多万字的《桩巴龙地域文化初探》一书。此书,以泥土的芬芳为桩巴龙点染了一股新鲜的活力;笔墨不多,给桩巴龙添了三尺龙气。

 

  据说,我国学术界一直把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泊与祝英台、孟姜女认定为中华民族的四大民间传说。近年,又有学者将桩巴龙列为中华民族第五大民间传说,并把石门看作桩巴龙的故乡。此论一出就把偏壤的石门一下举进了中华龙的世界,石门有此“龙”,足可以让天下俯仰,同时,还涌出了若干天问——桩巴龙与四海之龙神奇何异?记得二〇一一年长沙金鹿梦场来石门拍摄桩巴龙动漫,我在讨论中提出了“中华孝龙”这个命题,得到了摄制组的认可,后来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桩巴龙不安份,来时风雨大作,是条孽龙,不是孝龙。智者见智,无可厚非。但我还是认为桩巴龙以苦恋之心而守志,以顽童之孽而孝母,孽而非恶,朴以至善,此天地之大孝。自古民间传说,无论悲剧、喜剧,唯有扬善颂德者方可流传,桩巴龙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久远,千古生辉,皆因桩巴龙善莫大焉,行为合天道人心。桩巴龙恋母、恋土、恋故乡,此人类之三大孝,舍此何来孝乎?桩巴龙一身玩孽,合童趣童真,是地生天养的天真之龙。

 

  古罗马女神雕像维纳斯,不知何故没有双臂,是举世公认的著名人物雕塑。近两百年来,有若干艺术家都试图用自己的想像力给维纳斯安上双臂,结果都成画蛇添足,最后世界共认没有双臂的维纳斯更是美得绝伦。这不仅是因为有残缺之美,更重要的是启示了人类的思维,人的创造往往不如天的创造,有意创造不如无意创造。桩巴龙也是无意中被母亲用扁担砍掉了一截尾巴,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尾巴的龙。这里应该赞美远古的石门人,当创造桩巴龙这个神话的时候,他们已经懂得了创造残缺比创造完美是更天才的艺术智慧,而且有意无意地给桩巴龙身上附着了若干桀骜不驯的性格,这更是丰富了中华龙的精神和龙的品质。石门人不愧是龙的传人,最天才的创造者。当今潮流喜欢追逐新异,曾有不少多事者想粉饰桩巴龙,让它去掉玩孽之性,让桩巴龙变成一条训训善善、尽善尽美的龙,若真如此,那就不是野气十足、性格鲜明的桩巴龙了,而是一条秀才龙了,这无疑等于给桩巴龙接上了尾巴,与想给维纳斯接上双臂一样让人遗笑大方。西方有维纳斯,东方有桩巴龙,皆因残缺而成为东西方的一绝。桩巴龙出在石门,是石门人的福气。盛克明深知此道,他的研究顺从桩巴龙的本性和本真,着墨于从故土文化和地域文化上还原桩巴龙的本来面貌,使桩巴龙这条石门之龙,俯仰可博云天,回归可亲故土,人龙合一,不知是龙?是人?是传说耳?

 

  盛克明的《桩巴龙地域文化初探》一书,是一片龙鳞,我捧在手上,尤如抚摸桩巴龙。当我为此书作序圈上最后一个句号时,刚好盛先生来电问及此事,我忍不住一笑,心想这也算天人合一吧,句号虽小,姑且也算一片龙鳞,聊作桩巴龙的胸徽,送给有心研究和热爱桩巴龙的人们。

 

  (作者系中南大学客座教授,石门文化促进会会长,石门县政协原副主席)

 

  2013年11月7日下午5:09石门文化促进会

来源:石门新闻网

作者:张天夫

编辑:王振华

阅读下一篇

返回石门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