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检查红外线触发相机时,发现相机拍到一只保护区从没见过的鸟类,该鸟儿体羽赤褐具黑斑,形长的嘴浅黄色,颈侧及枕具绯红色块斑,经鉴定为黄嘴栗啄木鸟(学名:Blythipicus pyrrhotis)。
据《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黄嘴栗啄木鸟比较罕见,栖息在海拔500-2200米的常绿森林。指名亚种为云南及西藏东南部亚热带地带的留鸟,海南亚种仅见于海南,华南亚种在华南及东南部。分布于印度和东南亚各地区及国家。中国见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广东、福建、海南。壶瓶山发现的是华南亚种。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自2010年起开始鸟类监测工作,工作人员跋山涉水走遍壶瓶山,至今记录到鸟类297种,其中为保护区增添118个新记录种(保护区2004年科考报告记录鸟类179种),为湖南省增加13个新记录种。但红外相机拍到鸟类新记录还是第一次。
黄嘴栗啄木鸟体型大,体长30cm,叫声大。之前工作人员曾多次听到该鸟鸣叫,也知道是黄嘴栗啄木鸟,但一直没有见到实体或拍到照片,这次红外相机拍摄为保护区鸟类新纪录提供了证据。目前保护区共记录到8种啄木鸟,分别是斑姬啄木鸟、大斑啄木鸟、星头啄木鸟、赤胸啄木鸟、棕腹啄木鸟、黄颈啄木鸟、灰头绿啄木鸟,以及黄嘴栗啄木鸟,有这么多种“森林医生”,怪不得壶瓶山的森林会如此郁郁葱葱。
来源:石门新闻网
作者:白林壮
编辑:王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