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鄂西边区抗日斗争活动

来源:石门新闻网 编辑:王振华 2015-07-10 15:40:15
—分享—
 

    1938年7月,湖北松滋革命志士潘哲夫,因在当地组织“抗日自卫团”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被判处死刑。在执行前夕,潘哲夫说服监狱看守丁振山,在其帮助下越狱逃出虎口。

 

  是年冬,潘哲夫等5人避难来到石门县水田岗,隐蔽在当地土著武装向商玉、向振环的队伍中,暗地探索情况,秘密开展活动。不料其行动被向振环发现,杀死了其中3人,潘哲夫被迫离开水田岗。

 

  1939年冬,潘哲夫等8人再次来到石门,先后隐居在子良坪陈金三、向显望、任叙清家里,长达半年之久。其间,他们昼伏夜出,秘密串联,很快组建起30多人、20多条枪的队伍,游击在子良坪、水田岗及湖北松滋和五峰南岭一带。为了支援抗战,他们对抗国民党乡保组织,打土豪、除劣绅,向富户筹款,还利用张贴标语等形式进行抗日宣传。主动寻找地下党组织,与松滋地下党员李逊夫、沈绍华等取得联系,积极参加抗日游击斗争。

 

  1940年1月,由中共湘鄂西边区特委组织部长蔡书彬和李逊夫介绍.潘哲夫加入中国共产党,分工负责区党委武装筹备工作。2月,潘哲夫的游击队在水田岗碧溪峪一带活动时,因内部成分不纯,导致分裂,损失了一部分力量。此后,潘哲夫又着手扩大队伍,并由原先的30多人逐渐发展到50多人。此时,国民党子良区区长向守云暗中派人追杀潘哲夫等人。潘哲夫知情后,被迫与彭来之、丁振山等人投奔驻澧县国军周师长。不久,潘哲夫奉命到临澧大杨树、石门保宁桥、御石桥等地招兵。队伍刚刚拉起,就在保宁桥与石门土著武装侯宗汉部接火,结果人马溃散。潘哲夫无颜回去复令,只得与丁振山、彭来之、杜方基等人长途跋涉,奔往湖北鹤西,投身国军金亦吾部担任名义高参,一直干到1942年底。

 

  1941年秋,松(滋)、枝(江)、宜(都)中心县委书记李冬波与潘哲夫接上组织关系,指示潘哲夫在湖北公安、松滋、江陵等县利用汉流组织(即帮会组织),在农民中建立抗日武装力量,收缴乡保枪枝弹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组建队伍,开展抗日游击斗争。由于斗争形势复杂,潘哲夫几度拉起的队伍都中途夭折。1943年春,李冬波再次向各县地下党组织明确提出:发动群众,主要是农民群众,收缴国军部队和地方散兵游勇的枪支弹药,组织武装力量,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正在松滋、公安、石门、澧县等地活动的潘哲夫等人,抓住日军南犯、部分国军部队弃枪而逃的机会,号召广大民众团结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组织起了3000多人枪的队伍,成立了“湘鄂西边区抗日游击纵队”,潘哲夫任司令。

 

  湘鄂西边区抗日游击纵队在潘哲夫领导下,配合主力抗战,打击当地土豪劣绅,为抗日斗争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在发展过程中,曾遭到国军第七十九军的围攻,遭受巨大损失。1944年2月,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潘哲夫带领千余人的队伍突破日军的封锁线,渡过长江到达抗日根据地潜江熊口地区,参加了新四军,被整编为第五师江南抗日游击挺进纵队,潘哲夫任纵队司令,继续开展抗日斗争。

来源:石门新闻网

编辑:王振华

阅读下一篇

返回石门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