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十佳教育工作者”推荐人:印玉芳

编辑:王振华 2015-12-23 10:36:44
—分享—

奉献“三心”让教育绽放光彩

 

  印玉芳,女,1979年2月出生于石门县太平镇。2000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本科毕业,中小学一级教师,现任石门县楚江镇永兴学校七年级班主任、语文学科教师。参加工作15年来,印玉芳老师以“忠心献给事业、爱心捧给学生、安心留给家长”为育人信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无私的奉献让自己的教育生涯绽放着夺目的光彩。

 

  忠心献给事业

 

  2000年9月,芳龄22岁的印玉芳,怀着“当好孩子王”的信念踏上了三尺讲台。她心里清楚:当好孩子王意味着要吃苦耐劳、甘于付出。印老师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把一片忠心献给了教育事业。

 

  15年育人生涯,她当了14年班主任。父母的生日若不在周末就没回过家祝贺,很多次同学集会她都婉言推辞,工作日从没为老公和儿子做过一次饭,父亲坐骨神经疼得卧床不起,她也抽不了空回家照顾,儿子五个月就断奶成了“留守孩子”,亲戚朋友家办喜事极少亲自前往道贺……有同事开玩笑说,印老师为了工作几乎“六亲不认”了。她听了只好一笑了之,这笑中其实有说不出的心酸和情不得已。她始终勉励自己:既然选择了,就要担当。

 

  同事们戏称印老师是“拼命三郎”。2011年上学期,她带初三毕业班,工作压力特别大。6月初,她患重感冒发高烧,一连几天,都是利用课间在学校医务室打点滴。为了赶时间,她偷偷地把点滴开关推到最大。有一次,竟然晕过去了,医生吓得责斥她:不要命了。离中考只有十多天了,责任心超强的印老师能不急吗?她强打精神,坚持上课、出操、查寝,不想让学生发现。一节语文课上,她突然觉得胸闷头晕,赶紧扶住学生的座位才没摔倒。

 

  印老师知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准备“一桶水”。 为了教好学生,印老师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常练师能提高教艺。近些年来,她先后参加了全县中小学班主任集中培训、全省中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语文教师国培、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培训和普通话提高培训。她所在的永兴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比例超过全校学生的一半。2007年,学校教研课题《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辅导研究》正式立项,印老师参加主研,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该课题在全体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荣获省级二等奖,为留守儿童教育提供了很多宝贵经验。 2010年,她又参加《优化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课题研究工作,围绕学校的主课题所承担的子课题《班主任如何引导留守孩子家庭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效果不错,这一成果在全校班主任会上交流后,成为班主任们引导留守孩子家庭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一枚法宝。2014年,《优化留守儿童亲子关系》这一课题顺利结题,并参加市教科院组织的课题评选,获三等奖。她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在学校高效课堂研讨活动中,每学期都承担语文组示范课教学,所执教的《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在全县高效课堂教学比武中获一等奖。如所撰写的《天堑如何变通途》、《以“能”为本》、《班主任如何引导留守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等论文获省级奖,《浅谈文言文“故事化教学法”》被选入《中国当代教育思想文献》。

 

  印老师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广采他山之玉。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字句细解,可谓声嘶力竭;学生被动接受,效果不尽人意。教者大多害怕文言文教学,学生更是厌恶文言文的枯燥。近几年来,印老师引进并活用杜郎口教学模式,尝试“五步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导学文言文,即“自主预习---小组交流---成果展示---教师点拨---课堂检测”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她的文言文“五步教学法”很快得到全校语文教师的青睐。印老师在教学中肯想办法、善想办法,所教的语文科目在历次大型考试中均居年级第一,可谓教学上的“常胜将军”。

 

  印老师是辅导学生展示才艺的能手。作为语文教师,她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级组织的作文比赛、演讲比赛、诵读比赛,先后有20多人在比赛中获奖。其中指导侯芳萍参加全国青少年五好公民“复兴中华,从我做起”主题教育征文活动荣获一等奖,指导刘晶参加第15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演讲比赛获一等奖。作为班主任,她积极配合数学、物理、化学、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是科任教师的强大后盾。

 

  爱心捧给学生

 

  “表达师爱,不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的,要用自己的言行来实践;老师对学生要满腔热情满腔爱,做到师爱荡漾。”这句话是现代教育家于漪关于师爱的注解,也是对印玉芳老师慈母般关爱学生的最好诠释。

 

  匠心转化心理障碍生是印老师最大的成功之处。有个学生张龙是个不让人省心的孩子,没教他前印老师就早有耳闻。开学第一周周五放学后,印老师正准备回家,几个女生呼喊:张龙一伙把一个小同学拉到河边去了。印老师毫不迟疑地向河边跑去,只见张龙一伙正把那个小同学摁在地下,便厉声喝住张龙。印老师安慰小同学、遣散其他学生后,一边走一边跟张龙谈心。起先张龙硬着鼻子不吭声,在印老师的再三询问下,才说明了原因。原来,他欺负小同学不为别的,只为那个同学很受父母的宠爱,他看不惯。此刻,印老师的心被沉重地撞击着:这孩子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她脱口而出:“那你的父母疼爱你,别人是不是也要有非议呢?”“我的父母从不管我,我都忘记他们是啥样子,我读三年级时他们就出门打工去了。”说罢,平时霸气的张龙竟呜呜哭了起来。印老师心头一软:他毕竟是个孩子,无理取闹的原因竟是嫉妒亲情。印老师想了想说:“别哭了,老师今天不回家了,你是个孩子,离开父母这么久,能够过得这么好,而我却每个周末都要回家,你的独立生活能力比老师强多了,老师得向你学习。”张龙吃惊地说:“老师,我做了这么多的坏事,你怎么不骂我?”印老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又不是个坏孩子,只不过想拥有一些关爱,老师应该帮你。但你的这种行为不对,老师先送你回家,这个周末你把对这件事的感想写下来,以后生活上有困难,告诉老师,我们一起解决。”张龙诚恳地接受了印老师的建议。在教张龙的三年里,印老师记不清多少次到他家家访,记不清多少次主动与其父母联系商讨教育孩子的对策,记不清多少次把自己家里好吃的带给孩子……在印老师的关爱与感染下,张龙变化很大,后来还当了寝室长,让师生们另眼相看。

 

  像这样的例子何止一个两个。杨荣荣在印老师的引导下走出了父母离异带来的阴影,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并考上石门一中。覃巍巍的爸爸去世后,是印老师的安慰和帮助使这个苦难的家重新扬起了生活的希望。涂强因家境太贫苦而自卑,印老师鼓励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现在的他已是一名优秀的军官。侯芳萍因身体太胖特别在意而影响到学习和交往,是印老师帮她重获了自信。

 

  翻开印老师的备忘录,你就知道她对所有的学生都倾注着无微不至的关爱:刘玉霞的棉衣显得小了,也有些破,得和家长联系一下;屈斌今天又流鼻血,需通知家长带孩子去做个检查;郭烽森这几天做事有些情绪化,和家长联系一下;李安琪、覃灵颖这段时间很刻苦,提出表扬……印老师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好记性”,期末填写通知书,大多数班主任对着手册找家长姓名,而印老师总能把家长和学生的姓名在脑海里建立一一对应。了解她的人才知道,她哪里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好记性,只不过更用心罢了。

 

  印老师管理学生严爱有格。她嘴边常挂一句话:“班规定下来了,希望大家认真遵守,对事不对人,不论是谁,如果把自己的行为凌驾于集体荣誉之上,我不答应,其他同学也不会答应!”在一次全校的班主任交流会上,印老师说:“对犯错误学生的批评,要入情、入理、入心。‘入情’就是以情感人,以平等的态度、关爱的口气,诚心诚意地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平心静气地认识自己的错误,进而鼓起勇气改正错误。‘入理’就是以理服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心服口服。‘入心’就是批评学生要注意师生心理的协调,选择合适的批评方式。”印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也这样做的。

 

  64班有个学生叫涂小鹏,曾是班干部,可他从小学开始,就养成了许多坏习惯:懒惰、倔强,不肯承认自己的不足。慑于印老师的威严,他曾隐藏了好长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旧习不断显露出来。印老师了解情况后,收集了关于他的有关表现,把涂小鹏叫到办公室,开始平心静气地对他说:“涂小鹏,我为什么要把你安排为班干部?你能告诉我吗?”涂小鹏想了想说:“可能是你想让我好好锻炼一下,这是老师对我好。”“涂小鹏,你能理解我的用心,我真的好高兴。你能把你的最近表现给我说说吗?”他以为印老师不知道什么,说他没有什么事。印老师听后,扳起手指一条一条给他说,边说边问“有吗?”涂小鹏听后,低下了头。这时,印老师把每件事对他自己和对别人的危害十分严肃地向他阐明,最后又从他的家庭说到班集体,从任课老师说到同学,反复陈说利害得失,句句说到涂小鹏的心坎上,说得涂小鹏哭泣着连连向印老师表达自己深深地谦意。认识印老师的人都会说,印老师很会煸情。其实,这不仅因为印老师是语文老师,更是因为她能把握时机,能巧用方法,用心和学生交流。

 

  印老师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她严格地对学生训练课堂常规、集会常规、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等,并设立“卫生星”、“守纪星”、“文明星”、“安全星”、“创新星”等方式激励学生,使每个学生既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呈现“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又具有“个性张扬、百花竞放”的个性特长。同时结合不同的节日,开展“好习惯伴我行”、“知荣明耻我能行”、“争创书香好班级”等主题班会,使学生思想和灵魂得到一次次洗礼,使得班级活动开展有序,学生个体特征得到了充分展示,形成了“收放自如,张驰有度”的治班方略,把素质教育要求下的学生管理和课改理念下的治学之道有机统一起来。

 

  安心留给家长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印老师十分注重处理与家长的关系。家长们的职业、学历、收入、社会地位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但在她面前只有一种身份——都是家长,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从不因家长地位的高低而有亲疏之分,不管和哪位家长打交道,她做到以诚相待,因而,她的工作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印老师也因此成了很多家长最信任的人。学生初中毕业上高中了,遇到成绩不稳定、文理分科、早恋等等问题,不少家长都打电话让她支招。教的学生高中毕业了,到出高考成绩那天,印老师总能接到很多报喜电话、短信,这其中包含了家长和学生的由衷感谢。印老师的手机上就保存着多条这样的短信,其中有这样一条:印老师,真诚感谢您对向沐的耐心教导,在初中孩子最叛逆的阶段,是您指导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进入高中学习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您的付出,我们一家人感激不尽。

 

  印老师十分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因为她知道班级管理离不开家庭教育,就教育本身而言,教师和家长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班主任要主动和家长协调好关系,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联系,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使两种教育形成合力。每接一个班,印老师首先要做的是对每一个学生都充分了解。学生来自各地,登门家访的困难较大,但印老师对所带的学生还是尽可能的上门家访,一般都能超过半数,她还经常带着科任教师一起家访。每次寒暑假,印老师都要对全班学生进行电话家访,放假一次,开学前一次,以增进对学生及其家庭的了解。

 

  城乡结合部的家长,其素质良莠不齐,和少部分家长打交道有一定的障碍,印老师表现出极大地度量与耐心,她相信只要将心比心,家长始终是关心孩子的。任教64班时,班上有个家长是出了名的不讲道理,孩子读小学时,老师们对该家长就有所领教,印老师知道这一点后,一直有所防范,但该来的还是会来。一天,印老师准备去上课,看到该家长站在教室门前,一脸愤然,直冲上来说:“我家孩子被XX打了一巴掌,我去给他讨公道,你带我去。”印老师也很不高兴,但理智压住了冲动:“面对孩子被打的情况,我也是做母亲的,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有几点我还是要跟你说一下:一是你对情况弄清楚没有?二是孩子们之间有摩擦只是违反校纪校规,你到学校打人,性质就变了。三是你的孩子被打之后都没跟老师反映,主要是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都有你出面,他都不信任老师了。这样做,你的孩子就认为你是在为他壮胆,今后他就有恃无恐了。”家长的情绪慢慢平缓下来。后来,印老师认真对事件进行了调查,原来,事情并不像该家长说的这么简单,两个孩子都有问题。望子成龙之心人皆有之,该家长也不例外,当他知道自己的孩子也有问题时,又要打自己的孩子。印老师笑着对该家长说:“你经常说自己的孩子脾气比较差,看来还跟你有点关系。其实我的脾气也差,今后遇事,我们都三思,我们大人也需要成长,我们都努力,做孩子的表率。”听完印老师的话,该家长心服口服。之后的几年,该家长特别支持印老师的工作。

 

  印老师秉承着“真诚、沟通、理解、包容”的原则,就是要把“安心”留给每位家长。

 

  15年来,印老师把忠心献给事业,把爱心捧给学生,把安心留给家长,而她的教育生涯也因此绽放着绚丽的光彩:二十多次获得学校“示范班主任”或“优秀班主任”称号。2004、2005、2014年评为全镇“师德标兵”。2007、2011、2014年,记县级三等功。2008年评为学校“育人之星”。2010年评为学校“优秀工作者”。2011年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和“师德标兵”。2012年获“石门县教育系统团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3年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2015年被授予石门县“十佳优秀教师”称号。

编辑:王振华

阅读下一篇

返回石门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