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把教育当“面子工程”

来源:石门新闻网 作者:覃业彦 编辑:王振华 2013-01-18 10:55:18
—分享—

    据新华网1月7日报道,1月5日,买女士一夜未眠,脑子里全是儿子委屈掉泪的样子。其缘由是,买女士的儿子9岁,在南京一所小学上三年级。前天晚上,儿子回家委屈地告诉母亲,上级部门来学校视察,体育老师嫌他跑不快,不让他去操场上课,语文老师见他单独在教室又认为影响不好,便把他叫到办公室站了一节课。

 

  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专家殷飞认为,老师为了所谓的集体荣誉不让孩子上课,是一种“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做法。为应付考核,牺牲了个别儿童的健康成长,殷飞说,“这不是教书育人,而是‘教书毁人’。笔者以为,实际上,所谓的“集体荣誉”,不过是学校的面子,让胖生“回避”,说到底,是因为学校和教师把教育当成了“面子工程”。

 

  这种现象其实早已相当普遍。比如,让学生站在暴烈的日头下迎宾,让学生在寒冷的风雨中为领导表演节目,择选优等生上一堂优质教研比武课……在学校或者老师的眼中,学生不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而只是作为凸显教育“成绩”、学校形象的工具,或者道具。而既然教育成了面子工程,追求的也就不可避免的只是表面文章,形式主义、甚至作秀。

 

  适应这种“面子工程”的考核,也无非是升学率之类的数字。而当学生的成绩与教师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利益驱使之下,必然表现为老师的心浮气躁,于是,学生就不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个体,当然也就没有了对学生的具体到人的关爱,比如家访、谈心这样一对一的教育行为。实际上,为了“面子”上的好看,不惜违反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甚至简单化、粗糙化,已是时下的教育之痛。

 

  就如对所谓拖学校、班级“后腿”的学生,即使只是体形上的胖,教师也大多存有一种偏见和歧视。而本应是表率和楷模的老师,却歧视自己的学生,甚至不惜给学生造成心灵的伤害,有可能让比如胖男生那样的孩子自卑自弃,而其更恶劣的影响还在于有可能颠覆学生的价值观,使他们纯洁心灵受到的玷污和伤害,显然更后患无穷。比如,如果今后他们也像老师那样自私和无情,该是多么的令人可怕。

 

  这便是胖男生被要求“回避”后面的真正问题。教师是个有着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的职业,教师对于学生有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那种无私的爱。而当教育成了“面子工程”,师德的沦丧就不可避免,而因此动摇的必然是教育的根基。笔者呼吁:莫把教育当“面子工程”。

来源:石门新闻网

作者:覃业彦

编辑:王振华

阅读下一篇

返回石门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