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中青年人纷纷出外谋生打工,城乡到处上演着难舍难分的亲情剧:年幼的孩子哭着喊着要跟父母“赶脚”,年迈的老人、恩爱的夫妻泪眼婆娑地与亲人们分离。短暂的团聚与热闹后,不少村庄与家庭又恢复了平日的冷清和寂静。
据统计,目前,石门县全年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为15.85万人。如果加上非农业人口,估计全县外出打工人数应在20万人左右,分别占到了全县户籍总人口67.21万人、全县从业人员38.3万人的23.6%和41.4%。
“青壮打工去,留下老与弱”,造成的结果是:第一,人口和人才的流失。全县总人口从1999年的峰值70.53万人逐年下降,打工成功的佼佼者在外购房、置业,户口外迁,加上每年近4000人参加高考外出就学就业,年轻的、优秀的人才流向了外地。第二,财富和机遇的流失。仅以每人每年在外生活消费一万元计算,20万人的打工群体每年支出就是20亿元,更别论高收入群体在外的汽车、家具、电器、房屋等大额开支了。缺人了,造成城乡劳动力缺乏、用工成本节节高升等系列矛盾,制约着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的发展与壮大。第三,亲情与文化的流失。父母难照顾,子女难关爱,夫妻难团聚,亲人难“走亲”,祖传技能、传统文化、民俗风情难传承,“老人村”、“留守儿童”、“离婚热”等成为了影响社会进步的“热点”与“难点”。
县委书记董岚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提高全县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必须深入实施“民生优先”战略,打一场民生攻坚战。
笔者认为,“民生攻坚”可谓抓住了“中国梦”石门篇章的“牛鼻子”,抓好就近就业与创业,是最大的“民生攻坚”,是“新石门,新创业,新跨越”战略的“重头戏”,是功在当代、福泽子孙促进石门繁荣与发展的千秋伟业。
要把促进创业当作第一要务。要坚持大业小业一起创、大商小商一起招、大项小项一起上,石门县养育了世界加工番茄联合会主席、中粮屯河总经理覃业龙,广东广晟董事长朱伟,格蒂电力总经理黎静,三一集团总裁助理王中炯,中国IT十大风云人物、“闪存盘之父”邓国顺,佛山市广佛智城商业地产总经理黄河,盈天医药集团总裁杨斌,香港长银控股集团董事长覃程,广州森格乐器总经理温建华,深圳长成朝阳财富总经理易元红等一大批成功企业家,众多打工者中“脱颖而出”了众多精英人才,组织多层次、经常化的联谊活动,动员和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引进项目报效桑梓,应成为招商引资的主要方式与手段。
对于县、乡、村三级组织而言,法律法规没有允许的就是政府不能做的、没有禁止的就是群众可以做的,对于创业“不能卡,只能扶”,提供好政策、环境、土地、电力、交通、资金、人才等有利于创业的便利条件。“大树长自小苗,小苗不一定能长成大树”,只要县乡有大大小小项目、家家户户有创收项目,“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由少做多,由小做大,由弱做强”,石门就一定会百业兴旺、生机蓬勃。
要把推进就业当作第一责任。首先,是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其次,是要营造良好的劳动者与企业界之间和谐的用工关系,“以就业促进产业,以产业支撑就业”。再次,是县乡政府要支持解决好子女上学、廉租房、社会保障等问题,免却就业者的后顾之忧。当然,组织好自主创业,是最根本、最有效、最长久的就业。
“老婆孩子热炕头”,在家门口创业,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门口赚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要让梦想成真,不但需要大家有想法,更需要县委县政府和各级各部门努力创造条件,让大家留下来,富起来,让全县人气旺盛起来,经济活跃起来,城乡兴旺起来。
作者:张友亮
编辑:王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