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县级媒体的融合之路 ——从石门县融媒体建设说开去

来源:石门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欧阳志慧 编辑:郑孝莲 2019-09-25 17:00:00
—分享—

摘 要: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是媒体革新图存赢得未来的必由之路,县级媒体如何紧抓机遇,利用“融媒体”兴起的契机,扬长避短,借力发展,本文以实际案例石门县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为出发点,就县级媒体融合进行理性分析,以期为蓬勃在建的各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可行性参考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县级媒体;融合;发展

2018年8月,对于县级媒体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这为今后县级新闻宣传工作如何抓和融媒体建设如何建指明了方向。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在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县级公共媒体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县级媒体激活主流、转型升级、服务群众的重大机遇,必将极大增强县级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借势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势在必行,但也需要在当下热运行中保持冷思考,实事求是地贴近县级实际,循序推进,实现县级媒体脱胎换骨融合发展。现就石门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各媒介形态“如何融”“更好融”发表肤浅看法,为高层决策提供事实依据。

一、石门县融媒体中心的主要做法

石门县以打造新型县级主流舆论阵地为目标,以“中央厨房”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实践“1234”模式,即组建“一个中心”, 打造“两支队伍”, 推进“三个融合”, 筑牢“四个保障”,走出了一条体现时代要求、符合石门实际、贴合本土特质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1.组建“一个中心”

按照“做大做强广播电视台、做精做深融媒体”的总体思路,充分结合本地实际,以县广播电视台为母体,整合石门晚报社、石门新闻网、石门发布、石门广电全媒、打开石门客户端等媒介形式组建石门县融媒体中心,整合人员、场地、设施、设备,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式发展。县融媒体中心为县委宣传部直接管理的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下设“两室六部”,即总编室、办公室和新闻采访部、重点报道部、融媒体编辑部、新媒体运营部、计划财务部、技术保障部。

2.打造“两支队伍”

县融媒体中心成立后,为保持工作连续性,按照人随事走的原则,将县域媒介从业人员进行整合与广播电视台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人员剥离归属县融媒体中心,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团队,在新闻策划、采访、写作、音视频摄制等方面积极发挥着骨干力量的作用。除此之外,石门县融媒体中心还调度各乡镇(街道)、区、县直单位,构建起一支以各单位分管宣传工作的负责人牵头,新闻通讯员和舆情信息员为成员的网络宣传队伍,总人数超过500人。于是全县基本形成了以融媒体中心为神经中枢,以网宣队伍为支线的覆盖全县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大格局。

3.推进“三个融合”

一是机制融合,县融媒体中心成立编审委员会,采用“中央厨房”式的采编模式,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的工作流程。集体前期策划确定当前宣传重点,明确相应的重点报道、系列报道、典型报道等;调度一次采集将记者、通讯员、市民和上级宣传部门掌握的新闻线索统一提交至“中央厨房”线索库,县融媒体中心统一指派记者进行采写和收集相关初始素材资料,形成视频、图片、文字初稿;三审多元生成记者将初稿上传至素材库,各部门自选所需,并根据各自特点和需求进行深度编辑、加工,交总编室进行二审,二审之后的稿件再由编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进行三审,三审稿件由各部门交编审委员会主任进行终审,终审后的稿件放入成品库,各部室各平台根据特色化、差异化进行统一推送。

二是平台融合,县融媒体中心坚持平台融合为重点,推动各类媒体相互渗透、融合,建成了两台(广播、电视)+“两微一端一网一报”的融媒体传播矩阵,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合而为一,公众只要打开石门新闻网或“石门发布”微信公众号,就可以一键链接融媒体中心旗下所有的网站、平台、客户端。县融媒体中心还注重官方媒体与政务媒体的协调联动,将全县40余家政务类公众号全部纳入微信矩阵统一监督、管理,实现同一宣传内容可以多介质、多层次、多点间的重复交叉式传播,构筑起覆盖20余万用户的新媒体阵地。不仅如此,县融媒体中心还让自建媒体与合作媒体共享互动,除自身平台唱好“大合唱”外,还通过“中央厨房”主动向合作媒体“喂料”,再通过这些媒体矩阵让石门新闻走出去,形成连接中央、省、市、县的新闻生产链,产生最大新闻生产力。

三是服务融合,县融媒体中心坚持以服务融合为抓手,在“新闻+”上做文章,主打资讯服务、开展生活服务、拓展商业服务,积极打造信息服务综合体。自县融媒体中心组建以来,下属的新媒体平台影响力一直稳居全市前列,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相关行业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县融媒体中心通过政务媒体供给侧改革,赢得主动权。2019年1至6月,服务创收达35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8%,不仅为自身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还反哺县电视台,使其焕发新活力。

4.筑牢“四个保障”

一是严明组织保障,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先后3次列为议题专题研究,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的融媒体中心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广电中心九、十层约850㎡拨付给县融媒体中心,并按相关要求做好物理空间和平台建设,做大做强舆论引导新阵地,在机构组建、人员编制、经费保障、运行管理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县财政每年安排融媒体中心发展基金,保障县融媒体中心在硬件建设、基本运行、宣传报道、公共服务、人才引进等方面所需经费,同时,县广播电视台利用自营收入加强融媒体中心建设。

三是充实人才保障,为加速人员转型,培养一专多能的全媒体人才,县融媒体中心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新闻阅评和业务研讨会;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请专家上门授课,派骨干外出学习;还出台了人才优惠政策,加大对内容生产、技术实现和经营管理等方面人才的引进、储备;除此以外为激活融媒体中心人员工作积极性,把采编发数量、阅读点击量、分享转发量等纳入绩效考核。

四是坚守制度保障,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制定了《石门县融媒体中心运行方案》、《石门县融媒体中心编审委员会议制度》、《石门县融媒体中心绩效管理方案》等,明确新闻、信息发布纪律,规范内部管理。石门县融媒体中心成立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外树形象彰显亮点,创新传播抢占高点,在打造具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道路上持续探索求进,媒体融合成效日渐显现。

二、关于建好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几点建议

1、加大扶持,党媒姓党不能削弱。

县级媒体是最接近基层人民群众的通道之一,县域用户是当前移动应用中最大的增量群体,但因历史沿袭及网络等新媒体业态的发展,很多县存在媒介形式多、同质化业务多、从业人员多,包袱重的现状,在新形势下,媒体融合发展不能成为应景式的假融合虚发展,麻雀虽小肝胆俱全,融合平台应该建成“宣传县委政府大政的喉舌、聚散民生民意民情的阵地、愉悦群众精神生活的舞台、展示文明建设成果的窗口”。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渠道下沉和资源整合,聚集起海量用户并建立用户粘性,构建起新型媒体平台,打造好阵地,形成现代传播体系,才能更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引导舆论。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主要职能还是当好县级党委政府的喉舌,为老百姓提供所需的新闻信息服务,想他们所想,传他们所需,重点将国家大政方针及县域的大事好事难事说清楚讲明白,占领本地舆论宣传的制高点,体现媒体存在的价值。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表面上是县域媒体的聚合再造,实际上使县域党媒地位的唯一性、旗帜性更加突显,其定位、地位和责任、使命更加重要。县委政府及宣传主管部门不能“一合了之”,忽视了对融媒体中心的领导,要牢记“党媒姓党”,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话语权。多数县级主流媒体历史遗留问题多、包袱重,生存困难,县级融媒体中心主要职能是新闻宣传,应坚持财政供养为主、市场经营为辅的原则,在人员、编制、经费、设备、设施等方面给予较大支持,制定符合县情的工作评定和考核办法,在选人用人上应突出德才兼备、履职胜任,只有保障到位,媒体融合发展才能产生最大合力。

2、管用适用,传播平台不能滥建。

有些县在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将广播、电视、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报刊、头条号、抖音号等统统作为重点发布平台,实现宣传无死角全覆盖,其实县域人口大都在100万以下,加之受县级财力、新闻资源以及人才队伍的限制,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不能一哄而上,应符合当地受众习惯,管用适用为好。从目前在建及运行情况来看,一种是“贪大”型,物理空间、平台建设包括技术支撑都是顶配,有的还斥巨资建设“中央大厨房”和大型智慧平台,其实很多配置是“声画两张皮”,高大上迎检的“花儿架子”;另一种是“看冷型”,因种种原因,一直在观望别人怎么建,自己迟迟心动身未动,想着就地取材,在当地广播电视台加挂一块融媒体中心的牌子应景即可。

一般县级真正经批准的正式媒体只有县广播电视台,其频道、频率资源一定要用起来,不能偏废。媒体融合的前提是人财物的有序整合,貌似简单其实既复杂又具体,光靠一腔热情而不积极谋划与投入,不仅无法实现融合目标,相反还会影响日常新闻工作的开展。县级媒体本身就庙小僧少、财力不足,就是创办新媒体往往采取“单位兼办旧人兼职”的模式,所以县级媒体的广电人、报人都要以高度的责任心践行融合,真正树立起“一盘棋”的思维,在人力资源、通联队伍、财力物力、社会关系等方面“各尽其才”、“各显神通”,通力协作,共同成就媒体真正的融合与发展。

从一些成功的案例看,如湖南的浏阳市、桃源县等都以广播电视台为母体,整合了当地的所有媒介,建好了融媒体物理空间,在技术平台上或借助省报省台、或借助地方的大数据中心,有的集中精力做好微信公众号,有的归集统一做好移动客户端,不是非 “中央大厨房”不可,只要“厨艺”到家,本地的小锅小灶、民族风味一样能烹出美味佳肴,完全能实现传播的最佳化、最大化。同时,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公共媒体,要有责任、有担当、有品位,越是县级基层媒体,越要精耕细作,切忌贪大图洋,只有“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贴近基层百姓,提升传播品质,才能得到群众和领导的认可,才有生命力。

3、增强粘性,用户是中心不能忽视。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要切记习总书记提出的“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要以用户为中心进行建设。不管开发和利用的平台有多少,渠道有哪些,覆盖有多广,一切都要以受众和用户需求为中心,最终都要一键解决需求,这个是评判融媒体中心建设最终成效的标准。县域媒体整合后,用户看似聚拢了、增多了,但县级用户的需求微观且具体,用户行为变化非常迅速,低层化、分众化、差异化也比较明显,很容易造成用户流失。县级融媒体中心最了解本地用户的需求,应明确“用户是谁?用户从哪里来?用户要什么?”,把原先“做给用户看”,变成“用户要什么就做什么”,强化本土性、地域性和服务性的内容生产与宣传,在县域范围内做到“一招鲜”“独一份”,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增加与用户的互动和服务,强化用户粘性,真正实现为基层服务,为百姓服务。

4、适当超前,人才技术不能缺失。

人才和技术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基础,也是其发展中的最大瓶颈。从目前看,相当多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技术运营维护人才十分短缺,基本上都是依靠更大机构提供的技术平台购买服务,或者外包给专业的技术公司。媒体融合发展,更大程度在于知识结构、技术支撑、能力体系等方面的升级改造,县级因各种资源有限,尤其受编制、待遇等影响,高级人才引进较为艰难,尤其是支撑融媒体中心的采编播和技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作为融媒体中心建设起步阶段,建设规模要量体裁衣,人员、设备、设施要适度超前,要力争县委政府的重视,在人才、技术引进上给予政策支持,真正创新激活媒体融合。

5、创新再造,体制机制不能停滞。

体制机制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关键,简单地将县域各种媒体物理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建不成融媒体中心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新老媒体的融合,也是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新媒体不仅是新技术、新渠道,更是新观念、新体制、新机制,没有一系列改革创新,就不能脱胎换骨,不会有生机与活力。融媒体中心要从县情出发,进行流程再造,人力、设备、项目、资金等都按照融合后的项目制和流程化进行配置。由于部分县机构和人事体制改革尚未深化到位,所以必须下狠心活机制,打破身份、年龄、职称等限制,创造性地进行内部绩效改革,实现同劳同酬、多劳多酬,要加大对上争优、内部评优、业内比优的力度,激发融媒体中心人员内生动力,不断丰富营利模式,实现体制内与体制外共同探索协作发展,以融媒体中心的连接实现对政务、商务、用户服务的全面链接,从市场经营中获取一定回报来对反哺融媒体中心的快速发展。

6、持续监督,上级监管不能放松。

县级融媒体中心宣传报道面多、地广、事杂,同时受建设整合初期团队素质参差不齐、专业人员短缺所限,在宣传报道、应对舆情、突发处置等方面,往往存在着经验不足,甚至出现处理问题的随意性和不严肃性。县级宣传主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监管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事实证明,越是到基层,越要形成较强的监管机制,形成“上下一张网、内外同监督”的工作格局,特别是在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上,在克服县域本位主义、利己思维,排除粉丝情绪干扰上,都需要进行有效监管和及时指正与疏导,这样才能保证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三贴近”的前提下,为县域经济服务,为基层民众代言,为民生民意搭桥。

三、结束语

实践证明,建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对保住县级喉舌阵地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也要求当下县级媒体必须认清形势,创新思维,创造条件,激发全媒体潜在资源优势,建立健全媒体融合机制,把人财物用到刀刃上,积极推进县级媒体融合式发展,努力扩大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发挥好主流媒体的喉舌功能。

参考文献:

【1】郭诚.县级广播电视台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冲击[J].新闻窗,2014(4).

【2】李雪芹.县级融媒体中心打开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网信中国,2018(12).

【3】林光明.“融媒体”对县级媒体发展的作用[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8(7).

【4】何福安.激活县级融媒体的三组关键词.新闻战线,2019(3).

(作者单位:常德市广播电视台驻石门记者站、石门县广播电视台)

来源:石门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欧阳志慧

编辑:郑孝莲

本文链接:https://www.smrmnews.cn/content/2020/03/20/687706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石门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