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门:送教上门,托起“折翼天使”

来源:壶瓶山镇中心完小 作者:覃业彦 郑家武 文香香 编辑:胡颖 2021-04-22 15:34:38
—分享—

壶瓶山脚,泥沙石桥,渫水潺潺。桥北头约50米的一家农宅是石门县壶瓶山镇黄连河村16岁男孩陆必文家的租房,桥北头约300米的山边是壶瓶山镇中心完小。

4月19日,星期一。下午,租房里,一张课桌,中心学校副校长米成云、镇完小副校长白丽带领许琳和陈芳两名教师专门为陆必文义务上门送辅导课来了。

“我很感谢老师对我的关心。”课桌上,几本书写俊秀的字画,不是亲眼所见他吃力而坚毅地书写这句感恩的话语,笔者都难以置信这是眼前这位重残少年的亲笔。

图片1.png

(陆必文的俊秀字画)

陆必文是“失宠于上帝”的不幸少年。他从小身患先天性骨骼畸形,双足外翻,全身肌无力。从石门到常德,到长沙,父母一路带着陆必文求医问药,也没能医好他的疑难杂症。

2017年的寒冬,南坪完小校长张晓春带领教师大家访,来到距学校20多公里山坡上的陆家。躲在昏暗木屋角落处正舞着一根细竹枝逗弄小猫的孩子,正是陆必文,这是他的老家。

图片2.png

(艰辛送教路)

“送教上门!”2018年春季开学季,张晓春带领教导主任曹金霞和主动请缨的退休教师陈从国,带着书籍、文具和营养品,翻山越岭为陆必文第一次上门送教。

跨过半米高的木门槛,眼前这三位陌生人让陆必文满脸写进了慌张。他呆望着,不动,也不出声。

送教的第一课,张晓春一笔一画教他写下“张老师”三个字,曹老师学着奶奶左手扶头,右手托后背,帮他调整姿势。

临走,小必文怯怯地问张晓春:“姐姐老师,你们还来吗?”“来,当然来!”

从此,张晓春、曹金霞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送教路。初春趟过刺骨的河水,酷暑满头豆大的汗珠,严冬踏过没膝的积雪,一月3次,从未间断,每趟往返最少6个小时。

教拼音,识汉字,练笔画,算术题……一笔一画,陆必文都是全身湿透,但却一丝不苟。这让老师们感动!

图片3.png

(张晓春校长和老师们给陆必文上门送教)

渐渐地,木屋里笑声多了,课桌上书籍多了,陆必文话也多起来了。

每一次送教老师离别时,陆必文虽有不舍,但还是主动说声:“bye-bye!”奶奶一直送到下山的小路上,目送老师们离去。

陆必文是孤独的,小木屋便是他的全世界。玩伴,只有一个镇上读幼儿园的小弟弟,每次放假回家才能跟他讲外面的新鲜事儿。

“我能有一台电脑吗?”2019年新年的第一天,山上的积雪还没融化,校长张晓春就牵线县公路局驻村工作队帮助陆必文实现了渴望已久的心愿。

这天之前,陆必文看外面世界的窗口,仅限于一扇开着的大门。从此之后,送课老师多了信息技术课程。学会上网的他才算真的被这个世界接纳了。

陆必文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自强自立。冬天,穿着厚棉衣吃饭,自己难得送上嘴,妈妈要帮他喂,他总是自己努力,常常疼得哇哇大哭。

2019年下学期,陆爸爸和妈妈为了一边照顾上小学一年级的弟弟,一边在镇上打工挣钱养家,便在镇上的桥头边租了两间民房。

从此,为陆必文送教的“接力棒”就传给了镇完小的老师们。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课时。

送教老师有白丽、肖晓、车娅琴、刘婷、尹梦娇、谷慧琴、张贤慧、尚屛、苏虹、尹雨雨、陈芳、杨玉洁、田一茵、梁婷、李凯淋。

如今,陆必文结合拼音教学,能够独立操作电脑,制作文档,撰写简短的心路日记,完成了小学五年级的语数课程。

4月19日下午,有两堂课。

第一堂数学课,教师许琳诱导陆必文摆弄小正方体,来学习“观察物体”。看得出方法不仅有效,而且有趣。

图片4.png

(许琳老师诱导陆必文摆弄小正方体)

图片5.png

(陈芳老师给陆必文上语文课)

“在恶劣的环境下,梅花依然开得热烈而俏丽,这是什么样的梅花?”“勇敢坚强,不怕困难。”“这不就是你吗?!”陈芳老师上的语文课《卜算子·咏梅》,师生一问一答,令笔者感怀。

“一个青春花季的孩子孤独地待在房间里,想想都心酸。我愿意每周花几个小时的时间,送去知识,点亮孩子心中的希望之火。”教师许琳对笔者说。

“我想开个网店。”敲打键盘,帮爸爸妈妈挣钱。

“这想法好。”妈妈马敏夸奖陆必文,眼里充满着幸福而希望的光。

“老师给我儿子上课的同时也给我补了一课——奉献课。”马敏说。

4月19日,也是壶瓶山镇江坪完小为肢体重残少年蒋森泰送课的日子。笔者随同校长卢方辉和教师刘洋宏、唐宁洁一同驱车盘旋于陡峭绝壁上。来到山顶的蒋家门口,一家人早已翘首相望。

图片6.png

(看到校长和老师,蒋森泰兴高采烈)

看到校长和老师,蒋森泰兴高采烈,目光有神。带录音的小兔玩具更让蒋森泰爱不释手。两位老师一边为孩子按摩,一边和蒋奶奶拉家常。

“老师们太有耐心哒。真的感谢老师们。”蒋奶奶不停地直夸老师们的好。

时针拨回到2017年9月,皂市镇中心学校。九名教师“义务送教小分队”轮流为重病学生杨帆义务送教,让花季少女的生命之光重新点亮。他们的事迹犹如一股清风,成为了教育事业的一股正能量。

笔者通过和杨书芳妈妈的微信了解到,杨帆已改名杨红,现在身体能平衡走路,就读于常德技师学院。在学校里,得到老师们的特殊关心和照顾,卧室安排在一楼,还有同班室友的帮助,成了班上的大姐大,同学都叫她“红姐”,去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加入了共青团,还向学校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其实,在山城石门,为不能正常上学的残疾儿童义务送教并非个例,而是“一个都不能少!”。据县教育局负责人介绍,2020年,石门县共为6至15周岁的154名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义务送教,参与送教老师达400余人,送教900余次,送教课节1800余堂。

摊开手上的采访记录,从宏大到微小,从个案到整体,这股温情,这份赤诚,如同这方土地上的山峦,绵延无尽。

来源:壶瓶山镇中心完小

作者:覃业彦 郑家武 文香香

编辑:胡颖

本文链接:https://www.smrmnews.cn/content/2021/04/22/922216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石门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