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伙坪完小,位于磨市镇木瓜裕村,是石门县磨市镇最偏远的一所乡村小学,这里落后贫瘠,交通不便。这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里,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全校师生加起来不到200人,学生大多都是单亲、留守儿童。从2019年起,短短三年里,学校进行了从良到优的“蜕变”之路。
2020年新修了宿舍的九伙坪完小
一所小而优、小而美的乡村小校
三年前学生们睡着大通铺集在一个大教室里阴暗潮湿,白天也需要开着灯,老师住在一排平瓦房里,雨天还经常渗水,那时候全校师生共用一个小小的厕所。如今这里新修了宿舍楼,每间宿舍都配备了卫生间。村里还搭起了一座连接教学和生活的雨棚,地也越来越平了,这样雨雪天学生们也不用再沾一脚泥了。
三年前没有充足的教育经费,也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上课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课桌作为讲台,教师一味教,学生一味学。这里的老师为了不辜负家长们的期望,总是中午留堂、下午补课到饭点。学生成绩却是一塌糊涂,教学质量在磨市镇片区的三所完小中始终垫底。
而如今每个班安装了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更明显,由原先传统的教师填鸭式的教转变了自主、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老师教得快,学生学得好,丰富多彩的课堂也带来了可喜的成绩。三年来九伙坪完小的教学质量节节攀升,2020年六年级参加县抽测,语数双课合格率达91.4,综合评估位居全县前三分之一,如今多个年级语数英三科的综合排名居全镇前茅。
一所“艺体化”的乡村小校
成绩是上去了,从教快30年的九伙坪完小校长杨六华又发现了新问题,因为学校教师匮乏,每一位老师又都是“身兼数职”,导致老师们似乎只重点关注孩子们语数外三科的教学和成绩,艺术教育在九伙坪完小出现了“沙漠化”的现象,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等“副科”很难占据一席之地。
从发现问题到改变现状,九伙坪完小仅用了两个学期。杨六华校长提出,学生的精神面貌是整个学校的风气,副科老师不能“靠等”而须“自生”,他发动有兴趣特长的老师主动接手擅长的副科,课外之余多研究多学习。
刚带走一个毕业班数学的杨校长身先士卒,他主动接下三个年级的体育课程,同时担起全校学生的每日晨跑的担子。晴天在泥地铺煤渣的跑道上,迎接清晨的阳光,雨天分区域陪着学生进行各类运动,有时带领学生在学校宿舍楼从一楼到三楼来回“折腾”,有时带领学生在雨棚下奋力蛙跳等。
杨六华校长正在带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
2021年秋季他提出“一生一绳一拍”,要求学生个个会跳绳会打乒乓球,曾经积灰褪色的乒乓球台,开始绽放光彩。在磨市镇中心校举办的田径运动会上,九伙坪完小荣获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二名。当天学校群内喜报连连:“伍立洋荣获男子100米第一名”“雷美霞荣获女子跳高、女子跳远第一名 ”“马博文男子跳高夺冠破记录!”“我校男子4×100米接力夺冠”......
参加田径运动会的九伙坪完小代表队
本学期他又提出改变单一的大课间活动,制定全校体育锻炼计划,按班级展开特色体育运动。同时又订购了一大批篮球,体育课上一人一球,以前空旷的篮球场,也变成了学生们释放天性的乐园。
有老师参与的大课间活动
受到鼓舞的年轻老师们也纷纷参与进来,爱好美术的四年级语文老师积极接下学校幼儿班以及一、四年级的美术课程,爱好唱歌的三年级数学老师主动接手一、五年级音乐,三年级的美术等等。
一所新模式的乡村小校
为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为孩子们提供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九伙坪完小将“双减”作为新学期的重点工作,在严控作业量的同时,进行了课后托管服务和开展素质教育。
九伙坪完小结合该地实际开启了教育新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包括作业辅导、写字训练、观看教育片(诵读)、体育活动和课外阅读,其中星期三的下午进行艺体类走班兴趣小组活动,组织了美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以及书法等社团。
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们在展示自己的作品
如今的九伙坪完小的学生们长高了,长壮了,个个精神饱满、朝气蓬勃。在操场外丘丘绿田的映衬下,在学校两面青山的环绕下,飘扬的红旗,崭新的宿舍楼,学生们的欢声笑语,成为了静谧乡村里一道美丽风景。
来源:石门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向玉琪
编辑:杨青
本文为石门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smrmnews.cn/content/2022/04/22/11147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