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熟了,双抢当口,一派繁忙。7月15日,在夹山镇三板桥社区吴志国承包田里,石门县耕地保护与质量监测中心的技术人员冒着酷暑在紧张忙碌着,收割、打谷、测产、采集土壤样品、记载数据……一个试验小区接着一个小区、一组数据连着一组数据,“求解”高产施肥密码。
今年来,石门县农业农村局从本县实际出发,根据科学施肥规律,周密部署、精心设计,严谨实施肥料利用率、肥料校正及新型肥料试验。在早稻肥料利用率试验中,共设计五个处理区,分别为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配方肥区、无肥区5个水平,每小区设3次重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测算石门县水稻生产施用的氮肥、磷肥、钾肥的肥料利用率。本次试验品种为中早35,于3月9日播种入泥,采用秧田软盘地膜覆盖育秧,4月14日进行大田抛秧,种植密度为25000蔸/亩,7月15日收割。经过120多个日日夜夜艰辛探索,已是丰收在手、数据登表、“密码”在握。
试验测产结果显示:各处理产量差异明显,不同养分对水稻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新型肥料小区测产为614.16公斤/亩,配方肥小区测产为575.84公斤/亩,新型肥料比配方施肥平均每亩增产38.32公斤,增产幅度达6.7%,从产量角度分析,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配方是高产的关键,按全县推广此类配方施肥10万亩计算,农业增效最低可达600万元。试验还采集土壤样品、土壤容重样、水稻籽粒样、水稻秸秆样各18个送到省级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农技人员将根据样品检测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汇总,得出更加合理的肥料配方与用量,为优化肥料配方和施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取得了超预期的成效,获得了许多重要数据,破解了水稻高产施肥的一组组“密码”,也为科学施肥增效、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来源:石门县农业农村局
作者:李霞 万晓凡 叶会
编辑:胡颖
本文为石门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smrmnews.cn/content/646941/51/15134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