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门:当“劳动教育”遇见千年茶魂 品读“叶脉”里的光阴长卷

来源:石门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 陈千中 刘甫 田震 编辑:张黎明 2025-08-06 09:23:56
—分享—

石门县易家渡,古时唤作翠津。如今翠津街的石板路,在岁月变迁中已建为温润的水泥大街,如同被时光反复浸润的茶饼,古朴而含蓄。街心处,逸迩阁书院承办的中小学生劳动与综合实践教育中心,便悄然坐落于此。三馆三十坊,俨然一座浓缩的百工之城,而其中那间名曰“茶禅坊”的所在,尤其引人驻步。那是茶香弥漫的方寸天地,是让四方学子得以亲近茶之魂魄的幽静场所。

茶坊中,光影透过窗棂温柔地洒落,无数少年便在此间沉静下来,学习茶之道艺。陶瓷壶中水汽袅袅升腾,他们屏息凝神,在老师温煦的目光里,手指小心地捻起茶叶,轻轻投入壶中,看茶叶在沸水中舒展、沉浮,仿佛在观看一场关于生命的微小奇迹。杯中茶汤,渐渐显出琥珀般温润透亮的流光,澄澈如翠津古渡口曾映照过的清澈河水。

茶艺老师的声音低而清晰,如石上清泉淙淙流淌:“茶,是草木精魄所化,更是天地清气的凝结。”目光从眼前的杯盏移开,仿佛随老师的话语溯流而上,沿着茶马古道崎岖的踪迹,仿佛看见陆羽在《茶经》里点亮的千年心灯,看见赵州古佛“吃茶去”的禅机妙语如微光闪烁于历史长夜。原来小小一片叶,竟能承载起如此广袤的世界。老师指尖抚过茶器,娓娓道来,从世界茶宗禅源的深远根脉,到制茶工艺里揉捻时光的古老智慧,再到茶业经史中起伏不息的兴衰长卷。言语如春风,吹开了蒙昧的纱幔,恍然中,仿佛这杯中的澄澈,原是漫长岁月与深沉智慧的结晶。

亲手尝试杀青、揉捻、干燥……触摸着渐渐失去水分的鲜叶,指端传递着叶脉坚韧的力道,仿佛触摸到茶农劳作时滚烫的汗水与泥土的厚重气息。从书本上的“茶”字,到眼前这一枚枚被双手赋予新生的叶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在指尖变得真实而温热,终于化为可触摸的脉络与分量。

茶香氤氲,如若有形之雾,弥漫于茶禅坊的每一寸空间。杯盏轻碰,其声清脆悦耳。啜饮之间,初时舌尖微苦,继而回甘如泉,在口腔内悄然弥漫开一片清冽的甜意,直沁心脾。此刻喧哗尽敛,唯有古琴幽韵在室内静静流转,茶香如兰似桂,悄然沁入肺腑,心神也仿佛被这缕缕幽香温柔濯洗,尘埃涤尽,只余下一片明澈的宁静。

夕阳熔金,茶烟如缕飘散。带着指尖的微温与满身清芬步出茶坊,晚风低吟,仿佛古渡口百年未息的余响。茶禅坊中,那茶汤里沉浮舒展的叶脉,那古老茶经中无声流淌的智慧,那“吃茶去”里参不透的禅意,皆已悄然沉淀进他们年轻的血脉。茶烟升腾处,翠津百年未散的茶香终于落进少年掌心,化为日后澄澈在生命里的一缕幽然气息,如影随形。

茶心澄澈,可映山河;少年习茶,方知草木深心。翠津街的晚风,悄然携着茶艺坊里沉淀的茶香与书韵,吹过少年们肩头,仿佛在低语:这一盏澄澈中,亦浮沉着未来清朗的人生靓影。

来源:石门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 陈千中 刘甫 田震

编辑:张黎明

本文链接:https://www.smrmnews.cn/content/646942/98/1518252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石门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