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门县法院:儿子欠款玩失踪,老父代偿显诚信

来源:石门县法院 作者:伍淋 编辑:张黎明 2025-09-15 18:02:13
—分享—

“法官,我儿子欠的钱我来帮他还,钱还了我们心里也就踏实了……”9月10日,石门县人民法院磨市法庭调解室内出现令人动容的一幕,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的被告的父亲主动来到法庭,偿还了儿子的全部债务16000余元。

法院.png

原告金某与被告刘某系好友,2022年—2023年期间,刘某因资金周转需要向金某借款,金某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共计借给刘某2万余元,双方约定2023年9月1日前全部还清。借款到期后,刘某仅偿还3900元后便不再还款,金某多次通过微信催要欠款,但刘某拒绝沟通、拒不还款,无奈之下,金某将刘某告上法庭。

磨市法庭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认真翻阅案卷材料,电话联系双方当事人了解案件详细情况,但被告刘某的数个电话号码均无法接通、短信石沉大海、邮寄的应诉材料也无回音,案件办理一度陷入困境。

为打破僵局,承办法官前往刘某户籍地村委会,在工作人员协助下与刘某父亲取得了联系。经沟通后得知,刘某离家已多年,平时和家里也没有联系,刘父也不知道刘某的动向。承办法官遂向刘父说明了案件情况,告知了刘某被起诉的事实,并耐心向其释法明理,讲解了民间借贷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拒不偿还欠款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希望其劝说刘某尽快联系法庭协商处理此事。

几天后,刘父主动拨打法庭电话,表示愿意替刘某归还借款,但希望能“面对面”与金某协商调解,承办法官立即与金某取得联系,向其转达了刘父的诉求。

2法院.png

调解当日,承办法官组织双方当面调解、反复协商,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刘父当场将剩余借款通过微信支付给了金某,金某也现场撤回起诉。

法官提醒:

1.情义需呵护,规则不可缺。民间借贷多源于亲情、友情,但“口头约定”易埋隐患。无论关系亲疏,均应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借款金额、利率、期限及违约责任,避免“谈钱伤情”。

2.痕迹留到位,举证有底气。建议通过银行、微信等可留痕方式交付资金,备注“借款”性质并保存记录。现金交付需让借款人出具收条,防范事后抵赖。

3.诚信为基石,友谊才长久。借款人应珍视他人信任,遇还款困难时主动沟通协商,莫让雪中送炭变成反目成仇;出借人催债也需注意方式,可优先通过调解等柔性途径化解矛盾,避免“赢了官司,输了人情”。

来源:石门县法院

作者:伍淋

编辑:张黎明

本文链接:https://www.smrmnews.cn/content/646943/59/1528375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石门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