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橘园飘香。10月22日下午,常德学院人文艺术学院专家组一行前往楚江街道闫家溶社区,围绕“柑橘产业提质与皮影非遗活态传承”主题,开展校地合作专题调研。双方通过座谈交流与实地走访,共同探讨产教融合新路径,为地方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注入高校智慧。

闫家溶社区名誉主任、中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品牌智库专家唐涛主持召开座谈会。楚江街道主要负责人对常德学院专家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指出本地柑橘产业基础扎实、皮影非遗资源丰富,但在品牌建设、市场拓展与非遗传承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期待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推动问题破解与发展升级。
常德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周新云教授介绍了学院的专业优势与调研目标。她表示,学院依托文化挖掘、国际传播、艺术创作等多学科力量,致力于推动智力资源与地方需求深度融合,助力柑橘产业提质与非遗传承创新。
座谈会上,闫家溶社区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柑橘产业发展情况。作为石门蜜桔的核心产区之一,社区柑橘种植历史悠久,面积达5900余亩,年产近3000万斤,惠及居民3000余人。然而,产业目前仍面临品牌影响力不足、外销渠道单一、跨境销售存在语言障碍等现实挑战。
楚江街道中心学校和闫家溶完小的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皮影非遗进校园的实践和困惑。学校通过开设课程、组建社团等方式推动皮影传承,但在专业指导、剧本创新和传播方式上仍需加强,希望借助高校资源,让非遗真正在校园“活起来、传下去”。

针对地方提出的具体问题,常德学院各专业教师积极回应。汉语言文学专业团队建议系统梳理柑橘文化脉络,构建品牌故事体系;英语专业团队计划开展双语资料编译与跨境市场分析,助力外销突破;音乐专业团队则提出创作主题音乐、优化皮影伴奏、创新皮影剧本编剧等,增强文化表现力与传播力。
座谈会后,在楚江街道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调研组深入闫家溶完小和社区柑橘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皮影非遗进校园的实际情况,了解社区柑橘品种特性、种植技术和储运流程。

双方表示,将尽快梳理调研成果,明确合作重点,细化实施方案,共同推动柑橘品牌打造与皮影非遗传承等项目落地见效,为乡村振兴与文化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
来源:石门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杨年贵 马攸成 王平 杨仁芳
编辑:张黎明
本文为石门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smrmnews.cn/content/646954/67/15373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