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易家渡镇叶家坪村的叶金娥奶奶今年70岁,2015年底,一直在外地和儿女享受天伦之乐的叶金娥回到阔别14年的家乡,看着抛荒的土地,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一次,她留了下来,开始打整自家2.5亩责任田。看她兴致高、土地打理得好,不断有村民找上门,将闲置土地放心交给她。6年下来,叶金娥已累计复垦抛荒地15亩。
春暖花开的季节,记者在叶家坪村看到,一行行平坦笔直的地垄上,花生、油菜长势喜人。几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荒地,叶金娥接手后,她一点一点挖,荒地完全变了样。叶金娥告诉我们:
“这一块地和那边一块地是两块荒地,我当时接来的时候回头青(方言:杂草)把薄膜顶这么高。我挖了两年,反正落雨天晴下雪都没停,现在才种上这个花生。”
开荒、平整土地、引水源……靠着一双手一把锄头,叶金娥让村里的荒地“活”了起来,她按不同季节轮番在地里种上花生、油菜、芝麻、小米,让每一寸土地物尽其用。
叶金娥:
“你看我橘子(地)里面都种的花生,因为每一寸土地都很金贵,鸟儿吃了我都把它补起来了的。地还是养人的,大地就是疗养院。我每天都要去地里,(到)地里走一走,看一看,(给)庄稼拔拔草,没停过。”
几年里,叶金娥一心扑在这十几亩土地上,每天早上6点来到地里,傍晚,一起干活的人都走了,她总是最后一个收工回家。在别人看来,叶金娥开荒投入成本高,费时又费力,不划算。而种地赚多赚少,她却从不计较。
叶金娥:
“种荒地特别特别的难,但是再难,我也不想让它抛荒。”
在邻居们眼里,叶金娥一心扑在地里,不知疲倦。
村民向北珍:
“她肯搞,吃苦,落雪都在搞。”
村民李悠纪:
“她现在70岁了,满70岁了,这落雨都在地里扯草,确实不容易。”
村民李辉云:
“起早贪黑,她一个人就凭着一个小三轮车,工具啊,她就是搞个三轮车拖起跑的。搞事,有一个人带起搞事,就影响一片。”
叶金娥的决定得到了儿子李效东的大力支持。
“老人家有老人家的追求,回来以后,她觉得要生活充实一点,抛荒地看不过去,搞点事踏实,还蛮有成就感的。”(笑)
几年间,叶金娥总共捡拾起了村民不再耕种的抛荒地15亩。
令叶金娥开心的是,这几年,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把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叶家坪村的耕地基本实现“零抛荒”。
叶金娥:
“种这么多地,我非常辛苦,反正落雨天晴都在地里,但是这一看到菜籽丰收的时候,我特别特别的开心。”(笑)
来源:石门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祝丽绚 易姣妃 白山 喻斌
编辑:张黎明
本文为石门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smrmnews.cn/content/646747/59/12448300.html